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深入抗疫一线采访报道。资料图
他们,向险而行,用文字,用镜头,书写媒体担当,吹响抗疫号角,以温暖感人的新闻作品,弘扬伟大抗疫精神;
他们,以艺战“疫”,用书画,用歌舞,点燃艺术使命,以丰富多彩的文艺作品,汇聚抗疫温暖力量……
疫情袭来,我省宣传文化系统的广大新闻工作者和文艺工作者闻令而动,以笔为戈,以艺为帆,以歌为号,用情、用心、用力,温暖甘肃,凝聚起同心抗疫的坚定信心和强大力量。
设计:郁洁
媒体担当传递抗疫正能量
疫情防控一线的忙碌身影里,逆行的最美“背影”里,还有广大新闻工作者。
疫情当前,作为时代记录者的新闻工作者,与抗疫中的其他逆行者一道,无畏前行,冲在一线。他们用手中的笔和镜头,记录下陇原人民抗击疫情的艰辛历程和感人事迹,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平台,讲述甘肃抗疫好故事,传递甘肃坚强好声音。
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中央媒体第一时间派出驻甘记者,深入抗疫一线,为全省疫情防控发出权威报道,提供强有力的舆论支撑。
甘肃日报社、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公司、甘肃新媒体集团、甘肃省广电总台等省属和地方媒体,用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报道形式,及时发布抗疫信息、回应群众关切,加强舆论引导、凝聚抗疫力量,书写省属主流媒体的责任与担当。
甘肃日报社社委会、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公司党委快速响应,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迅速部署,集中优质采编资源成立融媒体报道团队,开设“疫情防控甘肃在行动”特刊和栏目,全力展开疫情防控宣传报道工作。
甘肃省各级党委政府积极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举措安排的重点稿件,一篇又一篇,准确、及时地传向陇原儿女。
记者,是时代的瞭望者。离现场越近,新闻就越有价值。甘肃日报应急小分队和各市州驻站记者深入街道社区、医院、商贸市场、公路卡口,捕捉和报道抗疫一线的暖心点滴。
他们,顾不上父母妻儿,用一次次现场采访、一组组一线镜头,一篇篇有深度、有温度、有力度的生动报道,反映各地各部门抗疫的举措,讲述普通民众的抗疫故事,传递满满的正能量。与此同时,通过各种方式,向市民百姓宣传普及疫情防控科普知识。
截至11月29日,甘肃日报共刊发疫情防控消息、通讯、图片等各类报道余篇,其中评论21篇,推出疫情防控特刊近个。
省广电总台通过融合报道,在《甘肃新闻》等主干新闻栏目和新媒体平台中同步开设“疫情防控甘肃在行动”专栏,党员冲锋在前,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式开展报道。
时代在变,新闻呈现的方式在变,但新闻人的使命永远不变。
海报、图解、长图、手绘、H5、短视频……全省各级新媒体平台编辑记者,以丰富多样的融媒体产品,以全景式传播形态,构筑合力战“疫”的“最强音”。
甘肃新媒体集团自主研发的“甘肃新冠疫情风险区域分布地图”迅速上线,让人们第一时间了解省内确诊患者轨迹,截至11月29日,访问量达万人次。报业集团公司各媒体平台累计刊发各类新闻及新媒体稿件篇。
截至11月29日,新甘肃客户端及负责运维的第三方平台账号共发布疫情相关稿件1.3万余篇(条),全网累计点击量超9.5亿人次。
天水市发生疫情后,甘肃日报社、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公司、省广电总台第一时间组建融媒体采访小分队,深入天水疫情防控一线,用手中的笔、相机、镜头、话筒,及时跟进报道,全方位展示天水疫情防控强力举措和动态进展。
穿梭在街道社区、往返于核酸检测点、出入隔离病区……发生疫情的兰州、天水、张掖、嘉峪关、陇南等地的报纸、电视台和融媒体中心记者,深入一线,采写大量一线报道,并与省级媒体上下联动,汇聚起抗击疫情的强大力量。
11月3日上午,我省本轮疫情首批3名新冠肺炎确诊患者出院。这一消息经各大媒体刊播就瞬间“刷屏”,恰似一缕春风,让大家感觉到“再冷的寒风也吹不散希望”。
……
“我们的职责,就是让人们始终相信希望。”一位新闻工作者说。
他们,将方块字化作剂剂良药,将镜头当作盏盏明灯,治愈病痛、照亮寒夜,更以“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的铿锵时代声音,用事实击退谣言,用知识消弭焦虑,弘扬抗疫精神,传递榜样力量,为打赢陇原疫情阻击战凝心聚力。
设计:陈雅楠
文化相伴守护心灵的宁静
省博物馆闭馆、省图书馆闭馆、莫高窟暂停开放……疫情以来,为尽快阻断疫情传播链,我省文化场馆不得不暂停服务。
“疫情期间,怎样做好居家消毒?”“看,你‘宅’的样子”……省图书馆线上开辟战“疫”专栏,通过防疫主题文章、漫画、短视频和本土原创歌曲,推送疫情防控最新动态,普及疫情防控知识和科学防疫方法。
省图书馆充分利用公共文化云、门户网站、新浪微博、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50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