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中国历史文化地理发展格局中,关陇区域以其独特的山川地理环境孕育了独具特色的关陇文化。关陇文化虽然也属于区域文化,但又因为极富开放性、包容性和对外辐射力,从而使其往往具有了超地域性的全局文化特色。
早在史前时期,关陇区域便发生了东西文化的碰撞和交融,大量先民在这里长期居住生活并从事社会生产活动,从而创造出了比较成熟的农牧业文明,并在此基础上产生了独具特色的彩陶文化、建筑文化和早期青铜文化等。
进入文明时代后,周、秦、戎狄等族群都曾长期在关陇区域活动,并且遗留下了大量的文化遗存。尤其是周、秦二族先后都经历了兴起于陇上,发展壮大于关中的历史阶段,他们共同铸就了繁荣昌盛的周秦文明。周秦文明对中国历史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引领和奠基作用,后世中国丰富多彩的文化元素大都可以在周秦时代找到其发展源头,而关陇区域则为周文化和秦文化先后大放异彩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创造了辉煌周秦文明的周人和秦人在历史发展轨迹方面,有着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他们都曾经在山西、陕西一带居住生活,之后又顺着径河、渭河流域来到关中继续发展壮大,从而以关陇区域为根据地不断向外拓展发展空间,最终形成为强大的能够攻灭东方“正统”政权的力量,直至建立起新的统一王朝。
早期周文化中有比较明显的殷商文化因素,而早期秦文化中则吸收了较多的周文化因素,作为关陇地方政权时,他们都倾心于“中央”政权的先进文化,对其不断加以学习、吸纳和利用;同时,他们又不排斥各地方族群文化,与其保持互动和融合,从而形成为以自身族群文化为主导兼具关陇区域特色的统一文化体系。
可以这样说,周人几经迁徙,先由“华夏”文明区域避难于“戎狄之间”,吸收融合了戎狄文化,族群势力崛起后又再次回到华夏区域,从而形成了早期周文化和周文化,并建立了统一王朝;而秦人则正是循着周人的历史发展轨迹,先是自东向西迁徙,之后又自西向东发展,势力不断兴盛壮大使得关陇文化体系更为庞大,特征更为鲜明,内涵更为丰富,内部凝聚力更为增强。
秦人在西周中期开始登上历史舞台,经过长期在陇东南一带生产生活,到了西周晚期,其势力逐渐发展壮大。两周之际,周王室衰微,无力控制内外局势,周人势力被迫退出关陇区域,而秦人则进据昔日周人老家,其势力逐渐崛起于关陇区域。周人成功据有关陇区域时,势力强盛,文化发达,一旦政策失误,无法继续有效统治关陇区域时,周王室便逐渐走向衰落,从此一蹶不振直至王朝覆灭。
秦人局促于陇东南狭小一隅时,势力弱小,文化特色不甚明显,而伴随着对关陇区域更大范围的控制和拥有,其势力则不断兴盛和崛起。两周之际,发生在关陇区域的这一势力衰落与崛起形成了鲜明对比,构成了当时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旋律,我们姑且称之为“周秦社会变革”。
关陇区域虽然地处西北一隅,但是关陇及其附近地区地理环境差异性较大,族群众多而且势力兴替频繁,具有较为明显的文化多样性和互补性特点,从而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关陇文化。关陇区域为周、秦、戎等族群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历史舞台,他们彼此之间经过长期的文化互动和交融,先后催生和孕育出了多元一体的周秦文化,我们就此也可以将周秦文化归入关陇文化范畴。周秦文化的核心内容是在关陇区域生成的,周秦社会变迁也主要是在关陇区域发生的。
所以,关陇虽属地方性区域,但关陇文化却不只是一个普通的地域文化,他更像是具有全局文化特色的区域文化。通过研究关陇区域周秦社会变革,我们可以深度感知周秦时期关陇区域的地理环境特点、区位优势、内外交通联系、族群分布变迁及其文化互动交融关系。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进一步理清周、秦社会变迁的基本脉络,进而揭示促成此社会变迁的深层次原因,从而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周秦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变革。
目前国内外就周秦社会变革中的一些具体问题从事相关研究的文章和论著数量不在少数,但将这一社会变革划定在关陇区域,从历史文化地理视角对其进行全面系统研究的学术成果却少之又少。
从国内研究情况看来,晃福林师对周代社会变革用力较多,成就突出。但晃先生注重周王室王权的衰落和东方诸侯国霸权的兴起,而对于秦人在关陇区域的崛起则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82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