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渝铁路地处多雨区
及地质灾害多发区
兰渝铁路的防洪防汛工作
对探索积累秦岭山区防洪规律
更有针对性完善“防、避、抢”措施
有着重要而独特的意义
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有限公司
组织陇南工务段干部职工
迎战风雨、压实责任
采取得力措施
筑牢人防、物防、技防
“三位一体”安全保障体系
确保管内兰渝铁路汛期运输安全
强化“物防”能力夯实安全基础
兰渝铁路范家坪隧道地处秦岭。年8月,该隧道入口处由Ⅱ级防洪点调整为Ⅰ级防洪点,既有隧道设计已无法满足现在的防洪需求。
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有限公司秉持“建重于防、防重于抢”指导思想,针对隧道入口山体落石隐患问题采取接长明洞施工措施,接长钢筋混凝土明洞14米,利用工字钢和钢丝网搭建钢结构棚洞67米,以有力的物防措施从根本上消除了这里的防洪隐患。
早在今年初,防洪基础设施建设的战斗就已经打响。
陇南工务段为排查出的18处防洪隐患投入资金,在5月15日前完成了全部7项灾防零小工程和11项防洪预抢工程,研判确定年汛期防洪地点26处,并逐一明确看守及日常检查措施,在8处隧道口应急增设被动防护网米,筑起汛期危石滚落拦截防线。
他们根据管内13个站区的防洪特点,依据汛期可能发生水害的分布情况,储备了足够的抢险机具和物料,并全部组织装车到位。
在汛期,如果工作人员使用了防洪储备料具,必须在使用后5日内补齐备足。在汛期结束后,这些防洪储备料具也将优先用于防洪工程。
提升“技防”水平加强雨情监控
年以来,陇南工务段使用无人机航拍技术,在汛前对铁路设备沿线山体、隧道口进行拍照建模,通过三维建模技术可以直观清晰地实现对管内64座隧道进出口山体的测量、计算和研判,既减小了人工检查作业的劳动安全风险和工作强度,又保证了对高陡山体、隧道进出口等人员无法到达处所的全覆盖无遗漏排查。
为了掌握山体状态,该段在范家坪隧道进口、枫相院站特大桥左侧和柳家河隧道进口3处滑坡体上安装了滑坡体监测系统,利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对山体进行毫米级实时监测。
他们全面落实蓝、黄、橙、红“四色”雨量预警和出巡、限速、封锁“三警戒”等制度,组织专人成立“观云追雨识水”小组,24小时不间断值守,盯人员、盯设备、盯施工安全,加强对汛期雨情水情的监控预警。
压实“人防”责任形成强大合力
陇南工务段管内营业线全长.公里。由于这里的地理条件特殊、气候环境复杂,汛期降雨持续长、雨量大。
为了保证防洪工作面面俱到,他们以往从事防洪工作偏重于采取“兵团式作战”,现场作业效率有时无法得到保证。
今年以来,他们在全段范围内推行防洪网格化管理,将管内线路划分为72个巡查网格区段,一一对应建立网格档案,构建起段班子成员、车间干部、工班长和职工四级的网格管理制度,明确了片区长、网格长和网格员三级管理层,着力提升网格管理精细化水平,既明晰了段班子成员、车间干部和工班长的管理职责,又把每名职工在设备管理中应该发挥的作用体现出来,形成全员防洪的强大合力,真正做到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
目前,陇南工务段干部职工
正严阵以待
用得力的人防、物防、技防措施
筑起坚强防洪堤坝
全力迎战
兰渝铁路即将到来的
“七下八上”防洪防汛关键期
请在右下角点“赞”点“在看”,感谢您的支持!
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有限公司融媒体中心
素材提供:贾国庆、袁晖(记者)陈龙兵(陇南工务段)
原标题:《防洪进行时|秦岭深山筑起“三防”安全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