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案策划招聘求职QQ群 http://cgia.cn/news/chuangyi/1592214.html春风游龙贡米乡文/图柏晓勤
陇上江南是米乡,品质最好的米是游龙贡米!
这都是小时候听父辈们讲的故事,悄悄地留在我的记忆中的。我的故乡在小山村,听父辈们说上世纪七十年代也在河川地栽了一季水稻,但汛期就被洪水冲走了,以后再没种过。我上学和工作的县城,据听说也是大面积栽植过水稻的。但我的记忆中,已是楼房和院落夹杂着小块的菜地。我第一次实地真真切切地看见水稻,还是去年秋天,偶然在徽县江洛镇游龙川李寺村看到的。那时候由于接连下了好几天雨,云雾压得很低,一畦畦水稻谷穗倒弯,却还是青黄杂色,未闻见稻香,也未听取蛙声一片。几许遗憾,却也勾起了我重新探寻的兴趣。
游龙川,位于甘肃省陇南市徽县西北60余里处,从江洛镇顺国道大约只有十几分钟的车程。地处徽成盆地浅山河谷丘陵区,海拔米左右。相传是大唐天子武则天和满清王朝康熙帝到过的地方,所以才取名“游龙川”。该地域山川青翠低矮,状若游龙。在山川盘绕的河谷地带,地势开阔、丘山环抱、土地肥沃、气候温润;天然山泉水质清澈,地理位置独特。所产的大米颗粒饱满、香味浓郁、色泽晶莹。据记载,早在清朝乾隆年间,游龙大米就上贡朝廷,“游龙贡米”因此而得名。据村民介绍,早期游龙川乡李寺、石头坪、玉石沟、游龙、马湾、立斗等6村均产“游龙贡米”,后来由于气候变化,河床下降、水源不足水利设施受损等各方面的原因,玉石沟、游龙、马湾、立斗等村稻田出现灌溉问题,只能变为旱地。只有李寺村和石头坪村处于河流上游,灌溉较为便利,因此李寺村和石头坪村一直到现在耕种,继承“游龙贡米”。全部采用旱育稀植技术,大米品质进一步提高。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抽样检测,游龙稻米品质达到国家一级稻米质量标准。而在别处的田里,别处的村庄,可能是由于气候、土质和水质等原因,就是长不出这种贡米的品质。再者,由于游龙川的水稻属于自然生长,由于土肥水美,几乎不用施肥,一年只种一季,所以生长周期长,产量不高,但口感极好。游龙贡米颗粒饱满,长腰腰的,青梗梗的,形状如飞梭,和东北的长粒香有点像。但游龙贡米米色泛青,舀泉水淘米,如碧玉在水波纹中晃动;用其做饭,质软不腻,清香味浓郁;尤其是煮成米粥,汤汁像用水草浸染,白里淡淡地透着浅绿色,清香气弥漫,让人一闻就为之陶醉着迷。试想,在过去交通和信息都极为不便的条件下,东北和江南的鱼米之乡,都比陇南离北京近,而且交通更方便。游龙贡米肯定是以品质更佳而脱颖而出的。而近几年却是藏在深闺无人知,不能不说是遗憾。好在我们憨厚的农村人,却在困难里保留了传承,让游龙贡米生生不息,传承至今。立夏时节,有幸前来正赶上插秧场景。正好天公作美,雨后初晴。游龙川丘山青翠,春意盎然。蓝天白云下,人们正在忙着犁地、放水、分苗、插秧。李寺村庄道路的南侧,有一条人工水渠,水渠南侧是一畦畦稻田。勤劳的人们,有的正在给田地从水渠引水、有的正在用旋耕机犁地,更多的人已经在给水田插秧。他们多是四五人一组,一个人在育苗地里分苗,然后用塑料布做的简易人力船,把秧苗运送并分散放置到田地里。其余人都在两根木棒拉线的位置插秧。在他们身体起伏之间,在两根木棒的连线不停地向后移动中,一簇簇饱含希望绿色,点缀在水田里。和着晃动的草帽、起伏的身影在清晨的阳光下,绘成一幅生动的画卷。我在用相机追寻着劳动者的身影,用心感受着游龙贡米的底蕴和灵魂。它是那么的厚重和生动,相信谁都会为这场面感动。“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只有劳动过、奋斗过的人们,才能真切体会到这句古诗的深意。也只有心怀劳动人民、体察民间疾苦的诗人,才能写出这流传千古的诗句。好客的乡亲,在忙碌中看到我在为他们跑前跑后摄影,身上溅满了泥水,都热情地和我打招呼。一位老奶奶拉我到她家院子里休息,并给我捧来一碗自家用游龙米酿的酒。青花瓷的碗里漾动着春潮,扑鼻而来的香气惹来了花丛中蜜蜂。一口下去,浓而不烈,口感极佳、嗓润心甜。我脑子里的时空,仿佛一下子转换到了盛唐时期的长安,在牡丹花丛中有贵妃醉舞,声乐缥缈、蜂蝶相随。憨人居宝地,地偏谁人知。游龙川至今仍是一块未打磨的和田玉。在一天的拍摄中,仅仅一台旋耕机带来一点现代农业的气息,其余的全是传统农业做法。在插秧的田地里,水渠边劳作中,时不时有人伸腰休息。交谈中有人叹息,家中去年的米还没卖出去。耕种面积小、人工付出多、产量小、成本高,品牌知晓率低、市场竞争力弱,仍是制约游龙贡米发展的主要因素。还有不良商家收购后,抬价又掺假,损害了游龙贡米的声誉和市场。让这些辛苦劳作的人得不到相应的回报。
发扬地域优势,挖掘特色产业,发展现代农业。游龙贡米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尤其要提升和保护好、宣传好“游龙贡米”的地域品牌价值。好在村庄道路的北侧,有好多人在镇村干部带领下,正在清理村内闲置麦场,应该是为李寺村新的发展和提升在做前期工作。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里一定是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以贡米种植、间套泥鳅、龙虾养殖,垂钓为一体的农村休闲旅游度假的新游龙,值得你我和大家的共同期待。
游龙贡米更香甜,游龙川的明天更美好!
作者简介柏晓勤,字云诚、甘肃成县人。现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自然资源作协会员、中国自然资源部摄影协会会员、甘肃楹联协会会员、甘肃现代摄影学会会员、陇南诗词协会会员、宝鸡楹联学会会员。
我知道你在看留个赞呦end
监制:张红霞编审:尹玉会编辑:赵立琼嗨!我是小编负责全市优秀文艺精品的收集、整理和推介工作,凡我市文艺工作者在省级以上报刊、杂志发表的作品或未曾发表的优秀原创作品,参加市级以上展览的美术、书法、摄影、民间工艺作品,文艺作者个人专著出版、获奖等文艺信息,我们可在平台推介和发布。发送作品的同时,请将您的详细信息(包括个人艺术简介、生活照、作品介绍、参展或获奖图片、联系电话等)发送给我。拒绝接收在其他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4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