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南美术高玉强国画作品

高玉强,汉族,年出生于甘肃成县,年毕业于天水师专美术系,年至年在中国画院刘大为工作室研修。先后师从著名画家杨立强、雷春、刘大为、冯远、任惠中、丁密金老师。作品多次参加全省及全国展览并在《美术报》发表,中央电视台书画频道曾作专题报道。现任中国水墨画研究院研究员,甘肃省陇南市美术协会副主席,陇南市文化馆馆长。

年《小村之恋》参加甘肃省美术作品展;

年《婆媳》参加甘肃省“五区联展”;

年《天路》参加“西望敦煌·甘肃省晋京展”;

年《芭沙汉子》入选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逐梦威海卫·全国中国画作品展”;

年《欢乐的白马寨》入选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童心筑梦·第二届中国民族双年展”(入会资格作品);

年《众志成城》入选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中国(南昌)军事美术作品展”(入会资格作品);

年《吉日》入选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丝绸之路·翰墨通渭”第二届全国中国画、油画作品展;

年《苗家喜事》入选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中国梦·艺术草原全国中国画、油画作品展”;

年《白马河畔》荣获甘肃省新闻广电系统“喜迎十九大·翰墨颂辉煌”第四届干部职工书画摄影比赛一等奖;

年《祥云》入选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墨香诏安·中国画作品展”。

作品展示

附:

在坚守中思变

高玉强先生的人物画欣赏

沈文辉

高玉强先生算是我的老朋友了,因工作上的关系经常一起策划一些市上的重大群众文艺活动,我们一起加过班熬过夜,一起探讨过艺术,给我的总体感觉是其为人淳朴善良,对生活工作充满热情,骨子里有一种艺术家应有的坚守和执拗的气质。多年来他一直坚守人物画的创作,算是最好的见证,也可以说是硕果累累。

中国绘画,若从原始社会彩陶上的纹饰算起,已有六七千年的历史,在这悠久而漫长的时间中,一些没有留下名字的画工和一些留下名字的画家,创作了无数的绘画作品,成为中华民族奉献给世界艺术殿堂的瑰宝。中国古代人物画,从彩陶上寓意深刻的人物到战国、汉代帛画人物,以及汉画像石上兼有绘画和雕刻两种特点的人物,大都是一些不知名的画工所为。士大夫画家在魏晋南北朝开始出现,如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等,或署名或著录,明确了绘画的作者。中国人物画的表现形式和表现技法已趋完备,并达到历史的巅峰。从历史的角度看,人物画是属于绘画艺术的鼻祖级的绘画,高玉强先生敢于向传统学习,敢于继承和突破,在浩如烟海的绘画创作中选择了人物画的创作,可见其非凡的胆量和艺术自觉。高玉强先生上个世纪60年代初期生于甘肃省成县红川镇,十二岁学习绘画,算是少年英才,师从著名画家杨立强,雷春先生。80年代初毕业于天水师专美术系,应该是受过良好的教育和正规的专业训练的科班出身。毕业后长期从事教育文化工作,先后有作品《婆媳》参加甘肃东部五市区联展;《小村之变》参加甘肃省美术作品展并获优秀奖;《朝雾》参加甘肃省美术作品展。自年结识著名画家冯远先生之后多次聆听其教导,作品有较大提高。作品《天路》入选“西望敦煌·甘肃省美术作品晋京展”,在中国美术馆展出。年至年在中国国家画院刘大为工作室研修深造,师从刘大为、任慧中、丁密金老师。写生作品《老人》在《美术报》发表;《又是一个太阳》、《圣洁之路》、《牧趣》、《童年》在北京参加《刘大为师生作品展》,中央电视台书画频道作了专题报道。年至年先后在北京、山东、广州等地举办展览;水墨画作品《童年的记忆》被中国水墨画研究院收藏;《归牧图》被台湾藏家收藏;《八仙过海》、《竹林七贤》被新加坡藏家收藏。这一系列硕果的取得与高玉强先生的执着勤奋是分不开的,也与其一直以来的坚守是分不开的。细读高玉强先生的画作,不难发现基本涵盖了传统意义上的道释画、仕女画、肖像画、风俗画、历史故事画等。这几年又多以水墨牧童图示人,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如果说早期受陇南著名画家雷春、杨立强的教导以及大学美术系的学习为其绘画锻造了较为坚实的基本功的话,那么新世纪以来则是他创作风格的变革时期,尤其是受到导师冯远的以现实主义具象写实风格为主的画风的影响,追求作品中的人物造型谨严传神,追求画风拙朴浑厚和笔墨苍涩遒劲。比如《竹林七贤》《藏族老阿妈》、《东坡夜吟》、《高山流水万古琴》、《仙居图》等等更注重作品的思想内涵,力求传达出宏大精神的历史写照,同时也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45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