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资讯那山,那水,那春天脱贫攻坚

北京专业白癜风专科医院 http://www.pfzhiliao.com/
甘肃省的朋友们,一起来看下最近身边发生了什么新鲜事儿~~1、「那山,那水,那春天」脱贫攻坚进行时陇南系列报道之三宕昌县石院村:产业有活力致富有奔头“目前,石院村的手套加工、土鸡养殖、香菇种植、养蜂四大致富产业已初具规模,去年我们生产手套41万双,销售额70多万元;养殖香菇菌棒5.6万个,年产香菇10万斤左右;今年预计出栏土鸡只,年产土鸡蛋30万枚;年产蜂蜜斤销售收入30多万元……”正在带领村民扩建香菇种植大棚的石院村驻村帮扶工作队长兼第一书记冯海军一边挥动着?阳春三月,走进宕昌县两河口镇石院村,半山腰崭新的房子鳞次栉比,10座标准化的香菇种植大棚依次排列,挖地、运土、刨木、画线……伴随着机器隆隆的响声,记者来到了位于石院村村委会旁边的宕昌县富民劳保手套加工专业合作社,村民王昭会熟练地操作着眼前的纺织机器,在她的旁边及身后,堆满了一双双刚刚制作出来的手套。3年前,村里请来了宕昌县农技中心的“养鸡专家”做培训,王学义第一个报名参加。一项项产业项目的实施,让石院村脱贫攻坚实现了从“输血”到“造血”的华丽蜕变。2、「新华社」甘肃助力22万贫困留守妇女居家创收在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上杨乡下杨村,54岁的白西艳盘坐在自家炕头,把手机架在窗前,双手绕着毛线,眼睛紧盯屏幕,跟着正在直播授课的老师学习钩织手工艺品。春节前,在当地扶贫干部的帮助下,她和同村妇女参加了甘肃省妇女联合会组织的“陇原巧手”免费手工编织技能培训。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她“宅”家多日,并没闲着。利用已掌握的技能,她一天织两双拖鞋,能卖80元,足不出户实现创收。为调动起她们的积极性,年11月,甘肃省妇联“陇原巧手”项目来到上杨乡,为贫困留守妇女提供免费手工编织技能培训。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在甘肃省妇联的号召下,各地手工业者借助“陇原巧手”项目平台开展网上直播,发挥手工技能优势,丰富大家“宅”生活,带领贫困妇女居家学习技能、增收致富。记者从甘肃省妇联获悉,过去五年来,甘肃省累计投入资金万元,对全省58个国家级贫困县和17个省级插花县有培训意愿的贫困妇女和农村低收入妇女进行培训,帮助22万“走不出去”的妇女通过手工编织居家灵活就业,人均年增收元以上。3、预计甘肃今年春播面积万亩!全省农业生产基本恢复正常抓好防控复工复产记者从甘肃省农业农村厅了解到,甘肃省农业生产现已基本恢复正常,省内大部分地区土壤墒情状况适宜,各地正有序开展抢墒播种,预计年全省春播面积.47万亩,能够完成全年粮食面积稳定在万亩以上、总产量稳定在万吨以上的目标任务。去年全省秋播的万亩冬小麦和万亩冬油菜,目前长势良好,苗情总体好于往年。4、「坚持两手抓夺取双胜利」家门口就业,“订单式”劳务促增收“今年因为疫情没有出去打工,一直担心没有收入,现在能在家门口务工了,心里真高兴。”林果红所说的在家门口务工,是帮扶临潭县的甘肃省交通运输厅、甘肃省公交建集团按照就近就业原则开展的“订单式”劳务输出。在甘肃路桥建设集团新承建的新城至大岭山公路项目建设“扶贫车间”,计划吸收临潭县王旗镇、新城镇12个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户以及有一定技术基础的当地村民约多人就近就地务工,帮助贫困户解决疫情防控期间外出务工难的问题,提高贫困户收入。目前,甘肃省交通运输厅各帮扶村已完成就业务工人员摸底报名工作,首批50人于3月10日通过“点对点”包车,赴新城至大岭山公路项目进行集中岗前培训,培训结束后上岗工作。“这些务工人员80%是贫困户,项目公司提供每人每天元的带薪培训,上岗后按照工种支付工资。”项目办严格按照疫情防控要求,给务工人员发放了口罩,安排包车把他们直接送到项目所在地,乘车前后都进行了体温测量,工地实行封闭式管理,切实做好疫情防控期间人员管理。5、兰州市安宁区安宁堡街道社区疫情防控工作者的“十二时辰”在兰州市安宁区安宁堡街道,有这样一群社区疫情防控工作者,他们坚定信心、同心协力、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全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这场硬仗,确保辖区居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来看看社区防控疫情一线岗位上的十二时辰,是如何度过的吧。上午八点:早八晚八日夜坚守。早上八点,社区疫情防控点夜班人员正在与白班人员进行工作交接,针对前一晚值班情况、注意事项,各方面事无巨细地交接给白班工作人员。交接完成后,工作人员对卡点进行定时消毒,检查体温计情况等,新一天的工作就此开始。上午九点半:“地毯式”的入户排查。十二点:不停歇地疫情防控宣传。下午三点至六点:暖心的配送服务。这条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882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