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陇南地 >> 陇南地新闻 >> 神秘的堡子学校

神秘的堡子学校

北京白癜风专科医院哪里好 http://www.zbxusheng.com/m/

神秘的堡子学校

屈荣芳

中镇山下,书声琅琅,堡子城内,良师荟萃,樊家城前,尊师留香。

我写的这座位于麦积区中滩镇雷王堡子的学校是我的母校中滩中心学校。它是天水最古老最神秘一所学校。从低处看中滩中心学校,像一座构建庄严、排列有序的城堡。她坐落在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樊家城遗址”的最前沿,与古柏葱茏的演营寺遥遥相望。背靠人文始祖伏羲一画天开、肇启文明,素有“中国地心”之说的卦台山,眼前是沃野无垠、烟井万家的三阳川。处在这样一个氤氲着文化氛围的秀府灵地,加之她远远超越百年的历史记忆,厚重的人文底蕴,已深深烙印在天水人的心中。谈到中滩中心学校的历史变迁,颇耐人寻味,应该从三阳川一代社会名流、乡绅李文会父子写起。

校门

李文会,字友卿,清光绪元年(年)出生于今中滩镇雷王村一个商人家庭。毕业于陇南书院,贡生,受恩师任其昌高启,志节高远。

先生系辛亥革命的先驱之一,清末康梁发起的维新变法,开启了他的思维,是时他与陕西三原里于佑任先生交游,有了变法革新、教育救国的思想。曾请天水士林之首的张世英到雷王集宣讲富民强国新政,内容涉及兴学校、办水利、妇女放足、男人剪辫等。清庭推翻后,科举制度废止,三阳川一直没有正规学堂。民国2年(年),受张世英创建亦谓小学的影响,李文会决定在自己的家乡中滩雷王集创办一所新式高等小学堂代替零散的私熟房,校址初选在与樊家城相连的中镇山堡子内,欲利用堡内闲置房屋作校舍,却遭到守旧乡绅的阻挠,并散布迷信邪说,谤言办新学堂会把“小儿煞”带到主山上,有损风水龙脉。李文会先生多方奔走,几经周折,终得中滩镇有识之士王汝翼等人的支持,大家慨然解囊,募集资金.60银元。李文会买下雷王集当街一处赵家宅院作为校舍(今中滩卫生院所在地),创办了“三阳川高等小学堂”,邀请名人高士做教员,招四乡私塾学子入学读书,李文会先生亲任校长。是为三阳川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校,亦是中滩中心学校的前身。宣称高等小学堂与秀才同等名望。第一届毕业生赠李文会先生金字红匾一面,上书“济国教育”四个大字,学子有石佛朱青选,早年留学日本多年,回国后担任国民政府宁夏省党部指导员,后被政敌投毒所害。死后蒋介石、邓宝珊、于右任都有吊唁挽帐志哀。

民国6年(年),孙中山发起护法运动,成立非常国会,李文会以其声望当选为非常国会议员,准备赴广州靖难国事。人在上海集结时,先生不幸染伤寒病逝。年仅43岁。

李文会当时年仅14岁的儿子李健侯与人奔赴上海千里护父灵柩回天水雷王集安葬。一时,初露头角的李健侯,美誉传遍家乡。

成年后的李健侯,继承先父乃志,为家乡人民办了不少实事、善事,修水利、创建三阳川纺织合作社、办学校,成为饮誉三阳川的一代名流。

年,李健侯被地方民众推选为中滩水利委员会主任,向上递请报告,申请资金,向下排除守旧势力的阻挠,组织地方民众日以继夜修建中惠渠水利工程,终于在九龙山石崖下修成较坚固的引水渠道,在古石渠下游的干渠上又分流出两条干渠“前渠”和“陈家渠”,惠及全中滩老百姓,不仅彻底解决了农业灌溉问题,还解决了村民的生活用水问题,一时间三阳川成了阡陌交通、旱涝保收的天府之国。

解决好水利问题等于解决了当地村民的吃饭问题,李健侯又着手当地产业的发展。在清末及民国年间,三阳川手工纺织业兴盛无比,男耕女织,家家纺绩不停,三阳川土布大量外运。民国二十九年(公元年),李健侯为了解决三阳川农户土布销路问题,带动地方经济发展,他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引来“天使投资人”中国农民银行天水县支行股长杨鸣岐(河南西平县人)来中滩创办了“三阳川纺织生产合作社”,杨为经理,李任监事(董事),也是解放前三阳川最早的生产合作社。合作社贷款扶持农民从事土纺织业生产,后对外统一品牌、统一标准,统一销售。订土布为“三羊牌”标准国布。每疋长13.3米,幅宽33米。由于收入可观,男女老少都投入到土布生产中,当时三阳川从事家庭纺织的约有五千多人,年产量40至50万疋。由于合作社的统一运营,三阳川土布不仅在本省旺销,还远销青海、新疆、宁夏、陕西、河南等省。据说三阳川土布大量输出,为支援全国抗战作出了贡献。

父亲李文会创办的三阳川高等小学堂成立后,即获官方认可,后“三阳川高等小学堂”更名为“天水县第五区立雷王集小学校”。学校发展很快,生源急增,虽经历了牛秉钧、缑进山、雷进一、蒲西园、吴延年、王兆鼎等多位校长的辛苦营建,特别是年蒲西园任校长时,发动当地诸多乡绅名流捐款捐物,买下学校隔壁陕西韩城老字号商号一处大院进行了扩建,街区学校仍由于地域狭窄,已不适应当时教育迅猛发展的需求。

年,抗战胜利在即,李健侯出任天水县第五区立雷王集小学校长,同时被选为天水县参议员。当务之急是扩建新校舍。李健侯又想到父亲当年看中的樊家城堡子,里面地域开阔,文化底蕴深厚,他决定带领民众清除废墟,修建一所现代化的中滩镇完全小学,实现父亲生前宿愿,也实现他多年教育兴邦的理想。同样面对守旧乡绅势力的阻拦和捉襟见肘的窘迫现实,李健侯没有畏缩,他力排干扰,冲破重重阻挠,成立教管会,筹备兴办新校。时值抗战关键时刻,国力不支,建校全靠自筹经费。在李健侯的竭力号召下,从当地纺织业市场布佣、线佣(相当于现今市场管理费)等中筹措了部分,三阳川的乡绅、名流捐款捐物,筹备资金,三阳川民众,智者出谋、匠者献技、力者竭劳。学校建成后李健侯毅然卖掉街中自家铺面一处获大洋六百,还清所有欠款。

经过三年的辛勤劳作,一所规模宏大的新式学堂矗立在了三阳川民众面前。穿过幽深的校门(早于学校修建,为清朝前期乡民为避兵匪侵扰而修建的城堡之门。),迈上四十五台阶(纪念年建校),学校格局以五进六院的梯型平台形势呈现。第一层平台原建有一座三层斗拱飞檐的转角楼阁,风铃声声,周围数十株一人难以合围参天古柏,浓荫蔽日,树龄远超三百年,予以保留,成为当地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第二层平台上建有一个小操场,一排坐北朝南的教室。在第三、四、五个平台初建教室三排,辟院落三进,每台形成苍劲古柏扶疏下经典四合院布局,这是学校最美的精华部分,建筑特色古朴厚重,幽静典雅。教室呈东西走向层层推进,由月门盖顶过道连接,南北对称,颇具匠心。每个平台之间有石条砌成台阶相连。

教室第五个平台后面最早有一座清乾隆年间修建的关帝庙,气势恢宏,大殿门首悬挂着乾隆年间状元王杰题写的巨幅匾额“崇宁宫”,庙内还有民国元老于右任题写的匾额。这些当时都完整保留下来,学子们称大殿。庙门前院子南北相对各建一座平房,供校长和教导处作办公室。周边还建有学生灶房、宿舍、储藏室等功能区。第六个平台已拓展到古堡北城墙之外的樊家城区域,是占地四亩的大操场,操场东边沿古城堡残墙挖筑出一个学生演节目的简易舞台。操场东北角开一小侧门可通往“樊家城”区及校外。

第五区雷王集小学喜迁新址,乡民们奔走呼告。学子们琅琅的读书声从此飘荡在了“樊家城遗址”的上空。

早年对李健侯父子为什么执意要在樊家城堡子废墟上建校多有不解,后来走上研究伏羲文化之道,豁然洞开。

早在六千年前,这里就已经有人类活动,并创造了先进的农业文明。据专家考证樊家城遗址是新石器时代一支伏羲族聚落(古城)遗址,属仰韶文化遗存,距今已有年至年,占地面积16万平方米。作为渭水上游的史前聚落遗址,从三阳川地区的整体分布看,樊家城遗址位于两河交汇的中央,与渭河南岸卦台山伏羲祖庙相望,沿河台地上有星罗棋布的古村落遗址与其环绕,民间传说中与伏羲有关的遗迹有画卦台、龙马洞、分心石、演易亭等。该遗址构成东西方通道的隘口,是东西南北方向人类迁移的必经之地,也可以说是当时天水伏羲族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组织中心,是中国西部城市起源的早期形态,是城市的萌芽。

樊家城名字的由来与唐朝时樊梨花父子在此处修筑屯兵城堡有关。樊梨花善于军事,樊家城依山面水,易守难攻,樊梨花正是看中了它有利的自然环境,选择这里筑墙修堡。因樊家是氐族,时人又称番家城。唐高宗即位后,因当时西部吐蕃、羌族等少数民族叛乱,联合进攻大唐西北部地区。薛仁贵去世,唐高宗只好以樊梨花为将,征讨羌族(今甘谷境内,甘谷县早称伏羌县)、吐蕃等,于是这里又成为樊梨花西征途中,安营扎寨保障供给的据点。

樊家城也叫中镇堡。总面积20公顷,东北南三面为自然形成的城墙,唯西部筑有南北向城墙。现只西北角有数米残存。墙体高大坚厚。城内东西长约米,南北方向平均长米、总面积4.16万平万米、合四公顷之余,再向西北则为山地、仍为宽阔塬地,面积比城垣所占面积更广,再北则为山地逐渐提升,达西山坪,可通秦安甘谷等县。三阳川村寨堡不少,但其规模均不能与樊家城相比。

先有三阳寨,后有三阳里(三阳川)。据有关专家考证,北宋初所置的三阳寨指挥部就是樊家城中镇堡所在地。当时吐蕃东渐,宋与吐蕃相峙于今甘谷县东部与今麦积区新阳镇北一带,三阳新阳两地属宋。宋置定西寨就在今新阳川。而秦州首当其冲。为了加强防御,开宝元年(年)再置三阳寨于三阳川以与定西寨互为呼应。后来防御形势严峻,宋廷又令在秦州兴建静戎等寨。诸寨中以三阳寨防御地位最为重要,不仅要护卫三阳川数十里边防,更有拱卫州城的职责。

从现存的城墙遗迹来看,城墙的厚度有近两米,全部用黄土层层夯筑而成,层与层之间边线明显,无不证明着一千多年前的樊家城应是座相当有规模的军事堡垒。

再后来明代大学者胡缵宗在《卦台山记》中的描述的“三阳之说”,成就了三阳川地名的由来。

到了清朝,樊家城前沿又加固建成防御流寇匪患侵扰的土质小城堡。

学校是专门培养人,教育人的地方,它不仅仅是一个教室,操场的概念,同时也是一个环境,文化的理念。校园文化所营造的育人氛围无时无刻不在发挥着作用,它具有隐蔽性和延续性的特点,它在潜移默化中发挥着环境育人的功能。

以樊家城遗址为核心的伏羲文化、城堡文化对于当地的影响颇大,同样影响了一代又一代青少年学生。不仅是天水悠久历史的见证也是现代人的精神守望之地,更是海内外龙的传人寻根问祖的圣地。从这里出土的我们的祖先年前创造的文明成果,清晰地反映了天水悠久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记得一位天水作家说过:摸着樊家城的石头(中滩中心学校所在地)、关爷巷的城墙(解二小学所在地)长大的孩子,文化底蕴就是不一样。

这里的孩子们日日浸润着多年前伏羲文明曙光的洗礼,日日摸着唐城垛,宋寨垣,清堡门,感受着从远古历史隧道里走来的人文气息。走进中滩中心学校,观天地之神奇,感人文之智慧,定会让你流连忘返,不知时之将逝。

在进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在农村学校逐步城市化演变的现在,将伏羲文化为源头的传统文化与时代相结合、与学校自身相结合,让传统文化服务于教育,发挥地域文化优势,从而实现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成为迫切的需要。

解放以后,学校更名为中滩镇中心小学。多年来在区委、区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学校完整保存了建校初民国时期的校舍原貌和布局的基础上,后继多位校长白元杰、曹思永、杜永林、裴志堂、雷进义、蒲保生、毛守仁、陈礼娃、陈全映、白明合、蒋海峰、赵向峰不断含辛开拓,茹苦修葺,教学楼、校门、围墙、数字化多功能教室及生活区、办公区,数十载不辍营建,植柏育卉,得以古树葱郁,花木掩映,一座古典庭院与现代建筑完美结合的绝伦学庠跃然于世。原校舍建筑现被列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学校在年汶川地震中,山摧崖崩,校舍瓦片摇坠,校基山岗受损非常,房屋主体幸喜无恙。学校几乎被上面作为危房校舍要夷为平地,多亏李健侯子女李继承和李赛菊联系学校一些老校友漆秉坤、蒋恩科、蒋恩泰、王忠孝等二十三位同学联名上书,多方奔走呼吁,后经麦积区政府批准,学校得以完整保存下来,原校舍建筑群及有关学校的文字、音像资料后来与李健侯先生兴办的鬼斧神工、泽被万民的中惠渠同列为伏羲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加以保护。

年,有司拨付万维修款,对学校两面不稳定斜坡进行了综合治理,如今的母校披上了钢筋水泥的新装,岗顶冠以银色护栏,在阳光下闪闪发光。这身铜墙铁壁的新装,把母校护卫得更加金壁辉煌,固若金汤。

徜徉校园内外,高大雄伟的城楼式校门,与母校日夜相伴,相得益彰。古校舍淳朴典雅,现代化的教学楼设施先进,古树葱郁,花木葳蕤,文化气息盎然。学校占地面积平方米,绿化面积达60%。现有教学班12个,在校学生人,教职工41人。教师队伍团结进取,形成了“敬业、爱生、博学、善教”的教风。如今,中滩中心学校秉承“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幸福奠基”的教育理念,树立“以德立校、依法治校、民主理校、质量强校、教研兴校”办学思路,谨遵“立德树人,自强不息”校训,循原理,依典章,传承尊师向学重教之遗风。硬件上实施标准化学校建设,软件上积极打造“三园式”校园,两措并举推动学校跨越式发展。

学校立足校情和文化传承,形成了以松柏文化为引领的校园文化精神,时时处处渗透育人为本的理念,四合院的月门上面是“好好学习”“团结紧张”等古朴匾额,历经多年的风雨沧桑。校舍的每一面墙壁上均悬挂着一幅幅校友师生书法绘画精品,书画的灵动飘逸与校园相得益彰,彰显着学校一代代的建设者严谨认真,精益求精,沉稳端庄的品格。

注重教育中的每一个细节,让每一面墙壁会说话,一草一木能传情。独特的校园文化,浓厚的育人氛围,使师生浸润在和谐文明的成长乐园,共同进步,大大提升了社会对学校的满意度。

往昔筚路蓝缕,苦心营校,今朝桃李芳园,书香盈溢。近年来,学校一班人立足校情,以“传承百年文化,争创麦积名校”为办学宗旨,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办学条件的改善,学校坚持创新教育方法,提升管理水平、优化育人环境、提高教学质量、创建绿色、文明、和谐校园,热爱教育、热爱学校、热爱学生“三热爱”的办学精神代代传承。教学质量近四年一直名列麦积区农村学校前茅,学校在相继获得区级、市级、省级绿色学校后,年获得省级德育示范校。

光阴荏苒,斗转星移,学校自创建“三阳川高等小学堂”到现在的中滩中心学校,几易其名,两地迁徙,已有年的历史,仅雷王堡子校区亦走过了它76年的历程。中滩中心学校以她美轮美奂的风姿巍然屹立在中镇山堡子上,李健侯校长和后来的十多位校长治学严谨,言垂躬行,校风端正,学风卓荦、教优质高,因而俊彦不断、人才辈出:原毛主席纪念堂管理局局长李升堂、原甘肃民委主任李生林、原甘肃省委宣传部副部长赵养廷等先后从这里走出。受她启蒙教育的学子何止百千,当以万人计,如今遍布在神州大地各个角落,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贡献着力量,海外也不乏有佼佼的优秀人才。在三阳川的文化教育史上建筑了卓卓伟功。她既是三阳川的第一所学校,也是天水乃至甘肃农村最早的学校之一,它为三阳川教育事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111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