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些荨麻疹医院好 http://baidianfeng.39.net/a_zhiliao/210116/8595950.html
说起种茶,武都茶更有不短的种茶历史,“茶圣”陆羽在《茶经》中曾称赞茶叶是“南方之嘉木”西北原不产茶但因缘际会、天时地利,“南方之嘉木”也自南而北在陇南扎下了根。
陇南的武都区气候温润,是我国西北地区罕见的茶叶产区,也是是甘肃三大茶叶主产区之一,在岁月的每一帧画面,几乎都飘荡着幽幽茶香。
武都区地处甘肃省东南部,是甘肃省唯一全境属于长江水系并拥有亚热带气候的地区,其生产茶叶的4个乡镇(裕河镇、枫相乡、五马镇、洛塘镇)境内山川秀丽,气候温润,森林茂密,资源富集。
峰连天际边,茶香绕山间。俯瞰五马、裕河、枫相、洛塘等地,漫山遍野的现代茶园,生机盎然的茶树,成为武都的自然底色、大地本色。
茶叶产业作为全区的特色产业之一,也是宜茶区群众脱贫致富、产业振兴的主导产业。
在武都产茶区当中,以裕河为例,纬度偏高,春季气温较低,积温相对较少,因此裕河茶芽头生长缓慢,数量有限。
正因为如此,裕河明前茶上市时间一般比较迟,数量比较少,往往在清明节前十天才开始陆续有新茶上市,因此也有了“黄金十日”的说法。
例如今年雨水较多、气温偏低,裕河第一批龙井上市的时间大概为3月26日,明前真正有效的时间仅为九天。
近些年来,裕河茶逐渐得到了广大茶迷的认可,明前市场上,裕河茶更是“一茶难求”。为什么裕河茶能够赢得如此好的口碑?
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裕河茶生长周期长,成熟晚,因此集聚了冬春两季更多的天地精华,喝起来更加茶香沁脾、唇齿留香。
二是裕河茶非常生态,裕河开发较晚、生产相对原始,茶农没有向茶叶喷洒农药的习惯,因此虽然茶叶时有虫蛀,但是确实绝无仅有的有机茶。
三是裕河茶品种较老,多是几十年的老茶树,传统茶叶虽然叶型较小,但是却混合着木本芳香,代表着岁月的痕迹,深受老茶迷喜爱。
四是裕河茶总量有限,据了解,一市斤裕河龙井由个芽头组成,一位裕河茶农辛苦劳作一天,最多也就能生产二两成品茶。俗话说,物以稀为贵,品鉴裕河茶,彰显品质和尊贵。
谷雨手工毛尖是裕河的另一大宝贝,至今保留着原始的制作方法,采用柴火、铁锅、纯手工制作,经过杀青、揉捻、炒干三道工序完成,一斤上好的谷雨手工毛尖至少需要颗芽头,一泡3克谷雨手工毛尖需要双手在枝头上采摘次。
在北纬33°的高纬度地理条件下,谷雨时节保证了茗芽的充分生长周期,使得裕河谷雨手工毛尖是不可多得茶中上品。同时,毛尖价位相对大众,谷雨手工毛尖性价比极高,深受茶迷认可。
高山云雾出好茶。武都产茶地区雾多寡照,清新湿润,温和气候、酸性土壤等优势资源,是开发绿色、有机、生态茶品的宝地。
怎样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一片茶叶,一抹茶香,可撬动一个绿色朝阳产业。
近年来,武都区立足区位特点和资源优势,坚持把培育壮大茶叶产业作为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以绿色和有机为突破口,大力推进茶产业生态化、产业化、品牌化进程,优化产业布局,培育龙头企业,着力打造品牌,走出一条生态保护与农民脱贫致富同步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截止年底,全区茶叶面积约3.3万亩,涉及4个乡镇30个村户贫困户,年茶叶产量.5吨,总产值约万元。
产业扶贫工作中,建立健全领导包片、茶叶技术干部包乡驻村制度,加大技术指导和政策扶持力度,提升茶园管理水平和质量,推进茶叶产业规模化发展。
坚持集中连片、无缝覆盖,在裕河镇唐坝村、阳坝村,五马镇石家坝村、洛溏镇宁杏沟村和枫相乡张家院村、枫相院村引进茶叶新品种中茶和龙井43号推广栽植亩。
强化科技支撑,坚持示范引领。在枫相乡张家院、裕河镇孙家湾2个村着力打造优质绿色食品标准茶叶生产示范茶园3个,加快茶叶良种推广、病虫害绿色防控、水肥一体化管理、茶园机械道路建设等,不断提高茶叶产业的绿色食品生产标准化、规模化程度。
抓重点,培育龙头企业。从项目安排、基地建设等方面给与政策支持,重点扶持了5家龙头企业,着力提升企业生产、加工、销售各环节精细化、标准化管理,引导龙头企业积极组织农户开展订单式生产经营,突出延链增值,解决部分茶农卖茶难、茶园基地管理粗放等困难问题。通过龙头企业联系群众、对接市场、打通销路,有效带动茶叶产业规模不断壮大、群众收入稳定增收。目前,全区组建茶业产业龙头企业、合作社15家,带动贫困村10个、贫困户户。
促销售,着力打造品牌。大力发展“独一份、特别特、优中优、错峰头”的“陇南绿茶”品牌,多渠道宣传推介武都茶叶产业,不断提升产品综合竞争力。参加举办了“一带一路”美丽乡村论坛特色农产品展示展销活动和全区首届美食文化旅游节,在主会场开设茶叶专区,线上线下同步展示销售。在做大做强茶叶产业的同时,推动茶叶和旅游深度融合,举办了魅力陇南乡村旅游月活动,开发茶旅游项目,在八福沟景区建成了臻怡澜悦茶厂,打造融采茶、品茶、住宿为一体的茶园生态旅游景区,为群众增收致富开辟了新的道路。组织区内茶叶企业和合作社积极参加国内农产品交易会,鉴品会等,大力推介宣传茶叶产业。
兴科技,推广农机作业。在裕河镇孙家湾村试点新建1千米茶园山地轨道机械运输道路,增加山地茶园运输能力,省工省劳、节约成本、提高效益。
建市场,提供专业销售平台。在钟楼滩新建“陇南茶城”茶叶专业交易市场,营业面积达3平方米,入驻商户40多户,集茶叶零售,茶具、茶包装、包茶机械销售,开展茶艺培训、茶叶鉴品、茶会活动等的综合交易市场与服务平台,是全市首家茶叶专业市场。
为促进陇南茶与全国各地互动交流和为茶叶企业、茶叶农户提供了专业的销售平台,进一步完善了我区茶叶产业体系,拓展了销售渠道,延伸了产业链条,为促进全区茶叶规模化、集约化、市场化、标准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全区茶叶产业扶贫工作中,大力打造推介“独一份、特别特、优中优、错峰头”的“陇南绿茶”品牌,多渠道宣传推介武都茶叶产业,不断提升产品综合竞争力。
目前,陇南臻怡澜悦茶业开发有限公司、甘肃金陇红茶业有限公司、陇南裕春茶业公司其茶叶产品已获得“陇南绿茶”地理标志许可。同时,积极组织茶叶企业申报“三品一标”认证工作,全区茶叶绿色食品认证已达4个,产量37.5吨。
一路风雨一路歌。如今的武都五马、裕河、枫相、洛塘等地,茶园一山连着一山,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可见,武都的茶产业已成为带动广大群众脱贫致富的特色支柱产业,在山里山外独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