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在我国,源远流长。唐代陆羽之后,人们逐渐推崇喝茶应该保留原味,由唐代煮茶、宋代点茶、明清泡茶、到了现代的功夫茶。茶道由此而兴。
然而,茶叶带来的愉悦不仅局限于此,提拉和大家分享过的油茶、擂茶,某种意义上来说,可以看作唐代煮茶的分支脉络。唐时谓之“吃茶”,那会儿的人喜欢往茶汤中添加些许调味料,比如盐、葱、橘皮等。茶叶也只作为茶汤的陪衬之一。
今天我们在甘肃地区,发现了一种有趣的茶汤,三炮台。
何为三炮台?这指的是由茶盖、茶碗、茶托三部分组成的盖碗。三炮台与唐代茶饮的缘分,其一就在于喝茶的盖碗,源于盛唐时期,明清时期传入西北。花色繁艳,别致高雅。碗子和碗盖大都绘图彩。其二在于喝法,带着独特且浓郁的地方特色。
虽然历史上甘肃没有种茶的记录,但上世纪50年代,林业专家却在陇南发现了野生茶树并开始引种,成功培植出了优良茶树,结束了甘肃不产茶的历史。陇南的春尖在西北风土下别具特色。它带着大西北的彪悍,苦涩中带着甘甜,滋味分明,耐泡,像极了个性鲜明的西北人。
泡三泡台,有情怀的自然用本地陇南春尖,加上上等的菊花、福建的桂圆、新疆的葡萄干、甘肃枣子或荔枝干、优质冰糖等佐料,共同冲泡于茶碗之中。论其品质,若香而不清为一般,香而不甜为苦茶,甜而不活也不算好,只有鲜、活、爽才为佳品。
在甘肃兰州一带,这种茶饮也叫“刮碗子”。黄河边的茶园子,公园里的树荫下,一张小桌,三五知己,刮一下午的碗子,俨然成了当地人一种独特的休闲方式。静下心来,轻轻刮去漂浮的茶叶,然后抿一口茶汤,茶香、果香满口游走,丝丝甘甜,瞬间洗去了日常生活的辛劳和大西北的干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