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癫病有治吗 http://m.39.net/news/a_9334284.html甘肃博物馆里陈列了许多甘肃地区出土的史前彩陶,它们属于仰韶文化。早在年前,先民就在兰州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了。仰韶文化是黄河中下游地区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年瑞典人安特生在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仰韶村发现,所以被命名为仰韶文化。仰韶文化以彩陶为主要特征,而彼时中亚安诺彩陶(土库曼斯坦彩陶文化)、特里波列彩陶(乌克兰西部彩陶文化)已被发现,可能年代上比中国的仰韶文化还要早。通过与仰韶文化彩陶相似性的对比,安特生原先关于“中国文化西源说”的想法又复燃了,他似乎找到了有力的证据,为了更进一步证实自己的想法,他决定到甘肃来考古。甘肃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是西去与东来路上的重要节点。安特生深信,中国文明和埃及、巴比伦、印度等文明古国一样,都依赖于大河流域的馈赠和孕育。中国西部如兰州附近,其地形之特点往往有极肥沃之河谷,详加搜寻,可望发现新石器末期文化迁移之证明。安特生在甘肃确实挖出了很多史前彩陶。他对这些彩陶进行了很武断的断代,将属于新时期晚期铜石并用的齐家文化置于仰韶文化之先,认为仰韶文化起源于齐家文化,这样便有力的证明了中国文化自西部传入中原地区。中国的这些饱读诗书以华夏正统自居而沾沾自喜的学者们当然不乐意了,为了反驳安特生的观点,他们孜孜不倦的挖挖挖,地点就在西来的必经之路新疆。如果挖出的彩陶的年代在仰韶文化之后,那中国文化西来说便可不攻自破。经考古学家的努力,在新疆境内,东起哈密、伊吾,南到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边缘的皮山,西至伊犁河流域的昭苏等地的早期古代遗址和墓葬中,都发现有许多彩陶器。这些彩陶出现的时期,约在距今年左右,较中原地区晚,但延续的时期较长,从新时期时期至金石并用时期,直到西汉时期的古墓中都有发现。至此,彩陶之路的传播过程逐渐清晰。至少在距今年前,黄河流域彩陶文化逐渐开始向四周扩张,距今年以降,进入到六盘山东西两侧;距今-年,扩展到青海东部;距今年以降,西进至酒泉境内的祁连山北麓;距今年前后,现身于新疆哈密地区。不过,这支东来的彩陶文化并没有在哈密绿洲驻足,至少在距今年以前,向西进入了吐鲁番盆地,同时沿天山间的山谷和山间通道,进入乌鲁木齐周围,再向西沿着天山北坡的绿色通道,进入伊犁河谷;约在距今年前,这支文化继续向西挺进巴尔喀什湖以东,成为这里所谓塞克·乌孙文化的主要构成因素之一。但传播至此,彩陶文化已是强弩之末。公元前后的汉代,这支源于东方的古老彩陶文化终于被其他文化所取代。兰州博物馆藏有一件国家一级文物人面鲵鱼彩陶瓶,瓶用细花红陶制成,小口翻唇细长颈折肩深腹平底,腹部两侧有耳。在瓶肩部以上至近底处用黑彩绘一条鲵鱼,生动可爱。看似幼儿绘画般的聊聊几笔,但是运笔自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非小儿所能及。它向我们展现了远古人类的简单与朴质,以及他们高超的绘画技巧。鲵鱼图案的彩陶在兰博展示的还有些许,它们的出土地主要分布在渭水和西汉水流域,即天水陇南一带。鲵鱼喜水喜温,因为“声如小儿啼”,所以又叫“娃娃鱼”。这说明在远古时期,黄河中下游流域气候温暖湿润,很适合人类生存繁衍。关于这件彩陶瓶上的动物形象,考古界也有争论。一种意见认为纹案就是娃娃鱼的真实图案;还有学者分析图案是人首蛇身,可能是伏羲氏的形象;还有人认为是龙的原始图形,鲵鱼的脸酷似人形,两只眼睛炯炯有神,身躯卷曲似在游动,两只前肢仿佛在支撑着身体,使头昂起,像是在呼喊着生命,又像是跃动着自由,所以他们认为这种人面鲵鱼应该是中国最早的龙图。但不论是何形象,这件彩陶都让人们充分领略了彩陶的无穷魅力和幽远意境。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64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