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售电网讯: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叶军
3月15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第九次会议提出,要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明确了“双碳”背景下我国能源电力转型发展的方向。7月30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统筹有序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尽快出台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坚持全国一盘棋,纠正运动式“减碳”。
今年以来,省委省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全力做大做强能源产业。我省提出要紧跟“双碳”目标和进程,使新能源产业逐步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牵引和支柱;要抢抓“双碳”机遇、打造电力“引擎”,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充“电”蓄“力”。
经济发展,电力先行。电力工业既是保障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官”,也是带动我省经济增长的支柱型产业。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作为中央驻甘能源企业,将全面学习贯彻省委十三届十四次全体会议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发挥国有企业“六个力量”作用,履行政治、经济和社会“三大责任”,着重做好“放大优势、安全保供、资源配置、优质服务、合作共赢”五篇文章,担当作为、奋勇争先,努力为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不断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赋能增效。
做好“放大优势”文章,在推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上奋勇争先
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能源电力行业服务“双碳”目标的核心任务,对我省做大做强清洁能源产业、实现“风光再现”来说是难得的战略机遇。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要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上挑大梁、唱主角,打造国家重要的现代能源综合生产基地、储备基地、输出基地和战略通道。综合来看,我省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上具有资源、区位、网架、储能、产业五大比较优势。从资源看,我省风光资源可开发量居国内前列,新能源装机占比已超过42%,预计到“十四五”末将超过万千瓦。从区位看,我省地理位置处于西北五省中心,距离中东部负荷中心近,新能源优化配置成本低。从网架看,甘肃电网是西电东送的重要通道,也是西北电网的功率交换枢纽,电力跨区跨省互济能力强。从储能看,“新能源+储能”市场空间巨大、前景广阔,具备建设条件的抽水蓄能站点达25个,开发潜力巨大。从产业看,兰州、天水、酒泉等市具备相当规模的电力装备制造基础,推动电力产业延链补链强链上优势明显。
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领域多、覆盖面广,需要在政府统筹下,坚持顶层设计、系统谋划、安全第一、政策配套原则,凝聚电网、电源、用户等全行业力量,统筹好安全与发展、新能源与常规电源、供给侧和需求侧之间的关系,各司其职、步调统一,放大我省比较优势,抢占先机、先行先试,努力把我省打造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示范省。省电力公司将认真履行职责使命,全力推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争当能源清洁低碳转型的引领者、推动者、先行者。一是创新电网发展方式。坚持政企协同,加快推进陇东至山东、河西第二回、酒泉第二回等特高压直流建设布局,加快建强/千伏骨干网架,“十四五”期间将累计投资亿元加快补齐配农网发展短板,着力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大送端”电网。二是增强系统调节能力。与政府有关部门协同配合,积极促进存量火电机组灵活性改造,协调常乐电厂(二期)、正宁电厂等特高压直流配套电源和“十三五”缓建煤电加快建设,注重挖掘用户侧可调节资源,着力提升系统灵活调节和应急备用能力。三是推进储能加快发展。坚持开放发展的理念,加强与社会各方合作,积极推进张掖盘道山、武威黄羊、临夏永靖等优选站址纳入国家中长期规划,力争玉门昌马抽水蓄能电站年内核准并尽早开工,促进“新能源+储能”取得实质性进展。
做好“安全保供”文章,在保障经济社会发展上奋勇争先
今年以来,受电煤供应紧张且价格高企、全社会用电量快速增长等因素影响,全国电力供应形势严峻,我省电力供应也呈现出趋紧态势,早晚用电高峰时段电力供需矛盾突出。近期,我省主要领导对保障电力供应作出批示并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协调电煤供应、电力保供等工作。省电力公司坚决贯彻省委省政府总体部署,把保障省内电力安全可靠供应放在优先位置,建立与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信厅、省能监办的即时汇报机制,强化与发电企业的协同联动,加强电煤供需、水库来水监测预警,细化需求侧管理措施,优化跨区跨省电力互济,保证了省内电力的可靠供应。下一步,省电力公司将积极应对复杂严峻的迎峰度夏形势。一是确保电网安全。认真落实电网迎峰度夏14项举措,优化电网运行方式、跨省互济策略,强化设备安全管控,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二是促进电煤保供。主动加强与政府、电源企业的协调联动,重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41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