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游中国美丽乡村康县山水间的太平川陇南

那里治疗白癜风最好 http://pf.39.net/bdfyy/bdfyc/150505/4618897.html

一切都显得那么自然,一切都显得十分祥和,一切都静静的发生着和消亡着。

人被万物陶醉了,鸟被山川陶醉了,花被绿叶陶醉了,鱼被碧波陶醉了,客人被“二脑壳”酒陶醉了。

是谁把心事打磨成河床上咆哮着的石头,以至于一块块都成了奇石;是谁把信念挂在了村头的那棵老白桦树上,以至于成长为祖先们行走的方向;是谁把野猪肉风干了,招呼着来自天涯海角的亲朋好友。

随康县组织的五阳经济片区开发文化调研组到过太平川之后,我对康县自然风光的记忆仿佛就定格在了那方山水之间——飞瀑,茶园,萧竹,河石,栈道,蓝天,碧水,流云,梅子,响泉,琴韵,山歌,风语,鸟鸣,羊皮鼓,豆花面,炕面肉,十大碗……以至于这里的一切一切,都让人记忆深刻。

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从人猿到氏族社会,从山林到川坝河谷,到大海,然后再从大海回归山林。有人曾经把这种迁徙与从大海里游来的鱼紧密联系在一起。但不管做怎样的设想,我们所拥有的这方水土,都是人类文明的见证。

现在,这里仅仅只有三千多人。人迹稀少,万物寂静。要不是通过走访了解,我也很难理解这里在古代曾是战乱时期绝好的避难之地。这里的居民来自全国各个省份,据统计,主要以四川、陕西、云南、贵州、湖南、湖北、广西、广东、河南、山西省份的人为主,姓氏复杂,习俗多样,形成了其独特的民俗民风。但这些都不是重点,重点是这里的人热情,好客,忠厚,诚实,谦逊。似乎凡是作为人类良好的做人品质,都能从太平川人的身上找到。

长寿是太平川人的第一大特点。山大沟深的太平川,是一个战火轻易燃烧不到的地方。当中原大地烽烟四起的时候,当人们无法在喧嚣的城市适意生活的时候,他们通过极限搜索,便找到了这块神秘的土地,一块易让人发觉不了的地方,人间真正的世外桃源。在这里居住了下来,并取了个美丽的名字——太平川。尽管到了太平盛世之后,太平川人有百分之七十的人迁回了故地生活,但还是有部分不愿离开这方水土的人在此定居了下来,在这里繁衍生息,享受这里的灿烂阳光和雨露。在这个天然的氧吧里居住的人,平均寿命八十岁,而且七八十岁的老人,女的能把锄种地,男的能伸臂攀树。在崎岖的山路上,他们健步如飞的身姿,每每让游人羡慕和赞叹不已。

民国末期,与《一代枭雄》原型人物魏辅堂齐名且拜把子的魏成弟,就出生在这片土地上。这个村叫二坪村。老房子还在,两进三院高石阶,虽然还有人居住,但苔藓已经把岁月的痕迹打磨得更加深遂和锃亮,院里住的不是魏家本家了,跟两三个老人扯了扯家常,了解到都是魏成弟家的佃户。他们说魏成弟人很不错,很喜欢穷苦人,也喜欢主持公道,打抱不平,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更喜欢办学。

太平川是一种理想,更是一种信念。是当地居民最古老的怀念、向往和追求。是太平人真正意义上的太平之地,是长寿的太平之地,是幸福的太平之地,是美丽的太平之地,是成长梦想的太平之地。这个名字已经不仅仅只包涵了一个普通地名的意义,它还蕴涵了太平人追求平安、太平、长寿和幸福的一种精神,一种敢与天斗,敢与地争的不懈努力奋斗的精神。这个名字沿用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县上改名为东风公社,太平川人不答应了,一度联名要求政府改回原名,后改名为太平公社,后来又改为太平乡,在年乡镇机构改革中,将太平乡撤并到阳坝镇。这里没有了乡级建制,太平乡没有了,但太平毅然存在!太平川毅然存在!只是因政治中心的改变,人口变得越来越少,土地变得越来越荒芜,但决不存在衰败,绝对不是那种让人伤感的萧条。坐落在密林中的青瓦房给我们尽尽诉说着它昔日的辉煌,残垣袒露的石板房呈现出一副满腹委屈的面容。我知道它们在想什么,也知道它们要说什么。但这一切,都显得不太重要,一切都已经是一段尘封的历史。

八月的阳光不可谓不火热,山高林密水流湍急的康南之南的风光却给我们带来一缕清爽。在这十万大山之间,水流撞击磐石的声音与知了竭力的鸣叫声相互映衬,此起彼伏,成为这方青山绿水的唯一伴奏。

这一天,我们是从柯家河往回走的,目的是晚上能落脚太平川,能够再次与太平川来一次亲密接触。

只有山依旧、水依旧,人和生活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铺成的柏油马路在山水间蜿蜒伸进,仿佛要拼命穿透大山的胸膛,尽力把村庄之间的距离拉得更近。

穿过杜坝北边的毛芽山便进入了太平川地界。这里的溪流不大,没有柯家河那种充盈耳朵的流水声,空气中只剩下知了半死半活的残叫声,或由强及弱,或由近及远,或忽急忽缓,把傍晚的太平川衬托得舒缓而闲逸。几缕夕阳正从高大的桦树叶间斜射下来,在我们眼前荡起一圈圈光晕。

四年前的景象早已荡然无存,破旧倾斜的房舍不见了,垃圾不见了,零乱的村落不见了,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座鲜亮而洁净、清爽而淡雅、朴素而沉稳的美丽新村。村头一畦畦菜地葱葱绿绿,靠树林边、马路边堆着一排排的木耳架,每根棒上都长满了黑黝黝的小木耳,甚是惹人喜爱,至今想起仍然会产生采上一把放在嘴里咀嚼的冲动。

村口的小桥已被重建成混凝土大桥,过了桥就是太平文化广场。一座圆木搭建的哨楼耸立在广场口,东西两边各搭建着一座木屋,广场四周栽满了绿化树木和花草,北边新修建的教学楼昭示着太平川无限的生机。南边主要是新建的民居,错落有致,搭配和谐,两三只犬在民居与广场之间徘徊,为村庄平添了几分祥和。

我们走访了几户人家,索问太平川地名的由来,可惜得到的结果和四年前无出两样,只好就此作罢。

村史馆建立在离村委会不远的马路边,这座仿木建筑物仿佛能表达太平川博大的情怀,彰显着新时代新农村无限的魅力。它不但是村史馆,而且是一处电子商务馆,里面除了陈列着村里收集到的一些老物件,还摆放着天麻、木耳、香菇等一些土特产。

通过和看店的小姑娘拉家常才知道电商馆的收入并不低,她把太平的无公害特产注册了商标,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发往天南海北,而且每一种都是客人抢购的产品。她说,今年的特产已卖得差不多了,假的也不敢出售,害怕砸了自家的招牌。我们说这是应该的,不怕没货卖,就怕卖不出个好名声。只要招牌亮起来,就不怕大山沟的特产销售不出去。说话的档儿,正赶上前来太平川检查工作的阳坝镇工作人员。在他们的再三邀请下,我们只好放弃住在太平川的想法,随他们一起到镇里,宿在了镇子上。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110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