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南市武都区靠山吃山奔小康

北京皮炎医院哪里好 http://m.39.net/pf/a_4322698.html

“我家能种菜的地只有几分,今年三分地的洋芋收完,就种了卷心菜,两项收入分别是元和元,效益比原来一年等着只种一茬好多了。”隆冬时节,记者到武都区隆兴镇采访时,集昌坝村村民张住牛的话,道出了高原夏菜种植户的心声。

去年以来,隆兴镇针对山大沟深、交通不便、耕地匮乏、气候高寒阴湿等严重制约发展的不利因素,结合当前精准扶贫措施,扬长避短,拓展发展思路,更新发展理念,积极引导群众调整产业结构,以发展高原夏菜和山野菜产业为抓手,带领群众做“靠山吃山”文章、发“绿水青山”之财。

四房村有3个社多户村民,其中建档立卡户有60多户,今年栽植香椿多亩、乌龙头多亩。49岁的孙根社告诉记者:“家里的香椿长得好,每年一上市就会被一抢而光,但量小,形不成规模,没有经济效益。”今年,他积极响应政府发展产业的号召,一次栽植香椿6亩、乌龙头3亩多,加上种党参、养土蜂,一年收入2万多元不成问题。

集昌坝村二社社长张学明,是近几年种植高原夏菜的受益者,今年种植了2亩架豆、7亩蒜苗。他认为高原夏菜价格上不去的原因是总量小,没有形成规模。在张学明带动下,全村今年种植蒜苗20多亩。“由于受多雨天气影响,今年洋芋减产了,但是种了卷心菜,就权当补回来了。镇上指导我们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原夏菜前景不错,不出远门也可以赚钱,同时还能照顾家里。”张学明说。

“发展高山蔬菜及山野菜,投资少,见效快,而且一年可种几茬,其收益是种植小麦的6倍,中药材的2.5倍,而且技术易掌握,农民易接受。”正在组织施工的陇南市益科农副产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孙海奎说。

为了保证新发展高原夏菜和山野菜将来的加工、储存,隆兴镇招商引资万元修建鲜菜速冻、脱水冷冻厂,这一决策跟孙海奎的想法一拍即合,他便成了这个项目的投资商。如何把这里的山野菜和高原夏菜做成完整产业链,孙海奎已经有了系统规划,加工厂还可以辐射周边的鱼龙、龙坝等乡镇高山区域。

孙海奎年从甘肃农业大学食品科学系毕业后,一直从事设施农业,近年来看好隆兴等乡镇高原夏菜的良好品质,使他坚定了发展生态农业的信心,专门组织群众发展高原夏菜,今年仅在隆兴镇就发展了以架豆、包心菜、蒜苗为主的高原夏菜多亩。由于武都的高原夏菜跟川坝地区的错峰,品质好,效益也好,群众的种植积极性就高,产品远销兰州、成都、西安和上海等地。其中,隆兴、龙坝两乡镇种植的架豆、洋葱还获得了农业部绿色蔬菜产品认证。

隆兴镇党委书记石亚红告诉记者:“隆兴镇及周边有数万亩的高山林地,今年又借助退耕还林政策发展乌龙头、香椿等00余亩,把山野菜和高原夏菜做成商品的潜力大,主打无污染生态绿色产品,应该是隆兴镇精准脱贫助农增收的一大亮点。”山野菜最大的优势是一次栽植多年收益,好管护,收获的时间刚好同群众外出务工时间错峰,可以有效增加群众的综合收入。目前,隆兴镇正在抢抓东西扶贫协作机遇,力争通过青岛对口帮扶,将这里的生态绿色产品销售到大都市。

隆兴镇的另一特色产业是种植苦荞,对河村村民符二成从年就跟康神苦荞生物开发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合作社。他说:“当初让大家种苦荞,没人相信会回收,我就挨家挨户分种子,当年就有70多户人种了,结果效益很不错,仅苦荞叶芽茶1亩收入就在元以上。第二年,苦荞种植面积就超过了亩。”

目前,全镇19个行政村已组建带贫合作社38家,入社会员户,带动贫困户创收0万元。人均纯收入由建档立卡时的2元增长到现在的4元。

今年以来,武都区积极开展“百企帮百村”扶贫行动,确定由康神苦荞生物有限公司结对帮扶隆兴镇。“目前,公司已同镇政府签订亩苦荞订单,还在镇里建设苦荞挂面加工厂、叶芽茶加工厂各一座,实现苦荞就地加工销售,最大限度地促进地方群众受益。”康神苦荞公司负责人孙晓燕说。公司党支部还负责帮扶全镇五保老人,并将组织成立兴农扶贫志愿者协会,力争让丧失劳动能力的群体在小康路上不掉队。(张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371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