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一声到一生到

刘军连在哪家医院坐诊 http://m.39.net/disease/a_9372471.html

一时为军人,一生守军魂。虽然他们已经脱下了军装,但“退伍不褪色,战时还是兵”,在陇南有这样一个民间救援组织,三分之一的成员是退役军人,自然灾害救援有他们,大型群众性活动保障有他们……

特别是在今年的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他们承担了学校、车站等集体场所的消杀任务,还有车站、火车站等地的执勤任务,在防控疫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就是陇南蓝天救援队,一个以退伍军人为主的民间救援组织。

两个老兵,用“退伍费”

创办了蓝天救援队

创造了票房奇迹的《战狼Ⅱ》,以及热血沸腾的《红海行动》,让更多人了解到特种兵的存在。

95后的袁通,曾经就是一名特种兵,像影视剧里一样拥有跳伞、潜水、驾驶等炫酷的技能,因工作表现突出获得支队、中队嘉奖,并多次被评选为军事训练标兵、优秀士兵。

但因训练时留下的伤病,袁通不得不选择退伍,含泪告别了军营。

袁通的好友,在机械化部队服役的李刚,也离开了心爱的军营。两人都是优秀士兵,在部队里练就了一身过硬本领。但回去后该干什么?他们问过自己很多次。

袁通在服役期间执行过多次救援任务,掌握了救援常识与技能,曾经与四川的蓝天救援队有过合作,蓝天救援队给他的印象就是专业性比较强的民间救援队,是专业救援队伍的得力助手。

袁通与李刚合计后,决定回陇南创建“蓝天救援队”。年8月,俩人用6万元退伍费,创建了陇南蓝天救援队。

两人拿着6万元退伍费,先租了一间平米的大办公室,然后购置一批桌椅、沙发还有有简单的救援器械。6万元退伍费就花没了。

办公室筹建好了,他们邀请朋友来参观。朋友看见他们“豪华”的大办公室后笑道:“你们什么事都没干,就租这么大办公室,还买这么多桌椅板凳,这是干公益还是要做贸易啊?”

听了朋友的打趣之后,袁通与李刚默默地退掉了大办公室,找了一间15平方米的房子当办公室。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件棘手的事摆在了二人面前,就是因为缺乏资金,一些救援设备器械无法购置。

办法总比困难多,他们一方面积极拉赞助,另一方面也想着创业挣钱。

退伍不褪色,创业也创出了特色。袁通“异想天开”地将超市开到了酒店客房里,而且大获成功,成为了创业先锋,创业事迹也登上了各大媒体的版面。

袁通与李刚就这样不断赚钱与拉赞助来维持救援队的正常运转。冲锋舟、水下机器人、水下声呐仪等一批救援设备,被他们像蚂蚁搬家一样一点点的购置了起来,现在购置的各类救援设备价值达50多万元。

当兵的经历,让他们走在了一起

陇南蓝天救援队是无偿服务的民间救援组织,不仅无偿还要队员自己出钱学技术,而且救援行动的成本完全由救援队队员承担,就连培训中产生的费用都是由大家AA制分摊均付。

陇南蓝天救援队成立之初,招募志愿者的时候,袁通与李刚担心招不到人,但令他们意想不到的是,吸引过来了一群老兵,第一个来报名的是老兵张彦平。

年出生的张彦平,是年退伍的老兵,退伍之后一直从事押运工作。武警出身的他一直想让自己在部队学到的技能有用武之地。

张彦平对蓝天救援队以前也有所了解,无论是台风、地震、雪崩、洪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还是山林火灾、大型意外事故与其他户外安全事故,都有BSR的救援身影。张彦平觉得,蓝天救援队能让自己在部队的“真功夫”有用武之地,而且能让自己再次找到在部队的那种归属感。

张彦平这个老兵的加入,给救援队带来了一缕“暖阳”,队友失意的时候他会给大家鼓励,晚上出队的时候他会为队友准备夜宵,队里缺钱他也会慷慨解囊。

慢慢地,来参加蓝天救援队的志愿者越来越多,退伍女兵陈小瑞的加入给救援队带来了一缕亮色。队长袁通对记者说:“没想到一个女孩子能这样吃苦,每次训练、出队出任务她都参加。”

陈小瑞大学毕业后毅然决然的选择了入伍,光荣的成为了火箭军的一员,退伍后在学校任教。自年进入蓝天救援队后,抽出自己有限的时间参加各种救援和培训工作。

在今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陈小瑞像男队员一样冲锋在最前方,背负50余斤的消毒机器,穿着厚重的防护服执行消杀任务,从没喊过一声累。

23岁的郑乐辰,年退伍后,也加入了陇南蓝天救援队,他被队友们戏称为“笨小孩”。因为,第一次去两水镇执行水域救援的任务时,他摔了一路的跤,满身都是黄泥巴,吓的袁通都没敢让他参加救援。

“后来通过磨合发现,郑乐辰是一个非常负责的志愿者,交待给他的任务都能出色完成,特别是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他在执勤与消杀岗位上连续奋战了40多天。由于在年度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中表现突出、成绩优异,被中共陇南市委宣传部、陇南市文明办评为年度陇南市‘最美志愿者’。”袁通说。

现在陇南蓝天救援队有队员68人,有三分之一的队员是退役军人,在水域救援、应急救援中他们冲在最前方,也是整个队伍的灵魂所在。

危难之时见“蓝天”

“哨声就是命令,哪里有需要,我们就在哪里出现。”陇南蓝天救援队队长袁通对记者说。

陇南江河众多,但对于水域救援,还是相对滞后,首先是缺少救援设备,其次是缺乏专业的救援人员,在水域救援中,蓝天救援队发挥出他们的优势。水域救援中操舟手、操作员都是退役军人。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陇南蓝天救援队的工作成绩得到社会各界的肯定。

武都区消防救援中队中队长杨玺与蓝天救援队打交道最多,他告诉记者,蓝天救援队已经成为了消防救援队伍不可或缺的辅助队伍。

据杨玺队长介绍,民间救援力量是正规救援队伍不可或缺的辅助力量,抢险救灾工作,特别是那些突发、严重的灾害事故,不仅需要专业的救援队伍,还须发挥民间救援队伍的力量,打一场“人民战争”。蓝天救援队的成立填补了陇南市区没有民间救援力量的空白,在失联人员寻找、水域打捞方面发挥自己的优势。

退役再战“疫”,一声“到”一生“到”!

1月27日,陇南市蓝天救援队闻令而动,启动一级备勤响应,迅速集结,在东江水社区、火车站及高速路口搭建帐篷设立执勤点,为市区车辆免费消毒、火车站“疫情防控”联勤保障,同时在高速路口为过往车辆进行消杀,并协助公安、交警、运政等部门对往来人员检查登记、引导车流。

同时,陇南蓝天救援队为全面落实联防联控措施,科学有效的做好疫情防控工作,自己购置专业的消杀设备对全城人员密集场所、机关企事业单位、街道社区、火车站、高速公路出入口、住宅区等进行全天防疫消杀值班工作,并主动承担了全区各中小学的开学前消杀工作,共对武都区36所学校进行了免费消杀,消杀面积达44万平方米。

在防疫物资最紧张的时候,陇南市蓝天救援队将节省下的个口罩,送到街头巷尾一线环卫工手中,志愿者还为环卫工示范口罩的正确佩戴方法和疫情防控常识,引导环卫工提升疫情的自我防范意识。

最近,在白龙江江面上,经常会看见陇南蓝天救援队驾冲锋舟训练的场景,因为今年防汛形势紧张,他们的训练也越加频繁。

蓝天救援队的这群老兵将军魂刻进了骨子里,霍霍磨刀,时刻准备听见号令出征!

(文/记者张霞图/陇南蓝天救援队提供)

监制:蔡向德责编:靳淑敏

编辑:赵凌凤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341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