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灾情惨重,山河同悲。在甘肃陇南,有一群即将升入高中的少年,因各种原因家境贫寒,又遭遇大地震,雪上加霜。在他们面临困难的时刻,晶报读者伸出援助之手,资助他们完成了高中学业。如今,这群陇南少年大多已完成学业,走上社会,成为各行各业的才俊,正以自己的努力,续写着与晶报读者的这段善缘。
时针拨回年,“5·12”大地震后,晶报作为深圳主流都市报,除了组织大批记者赴灾区报道一线情况,还在当年5月14日与深圳市关爱办共同发起了“地震无情·深圳有爱·捐款赈灾大行动”。短短半个月时间,爱心账号就收到余笔捐款,总额万余元。
年7月,党中央国务院确定深圳在“5·12”大地震灾后重建中对甘肃灾区进行对口支援。为了不辜负读者的重托,时任晶报总编辑陈寅(现任深圳报业集团党组书记、社长)在7月和9月两次前往陇南灾区,与当地政府部门商讨公益合作项目。在深圳驻甘肃对口支援指挥部和深圳报业集团党组的支持下,晶报与市关爱办、陇南市教育局合作,发起“晶报读者陇南助学行动”,在深圳对口支援的陇南市武都区、康县、文县资助名刚刚进入高一的贫困学生。
此后3年,每个新学年开始后不久,晶报相关领导和记者都要跋山涉水前往陇南,为受助学生送去每人元助学金。晶报读者的爱心助学,给了他们继续学业的经济支撑,更给了他们改变命运的信心与勇气。
年11月初,也就是受助学生的高三学年,万元助学金发放完成。在次年的高考中,一份份捷报传来——受助学生中,达到当年甘肃省一本和二本线的,总计63人,占所有受助学生的30%以上,升学率高于当年甘肃省和陇南市的整体水平。当年8月1日,以分成为康县理科状元的受助学生张永伟,还应晶报邀请来到深圳,与深圳报业集团副总编辑、晶报总编辑胡洪侠一道,参加晶报创刊十周年的庆祝活动。
虽然“晶报读者陇南助学行动”圆满结束了,但是,晶报与受助学生的缘分仍在继续,晶报员工和读者依然牵挂着受助学生们的学业和生活。
考上陇东学院的受助学生杜俊凯,因经济因素学业又面临困境,晶报记者得知情况后联系深圳著名爱心人士廖育祺对他进行点对点资助,帮助他完成本科学业。雪中送炭,激发了杜俊凯加倍的学习激情。年他经过刻苦努力,考取了北京体育大学硕士研究生。
受助学生中继续深造的不在少数。文霞从中国海洋大学本科毕业后,被保送山东大学法律系研究生;孟美丽从中国政法大学本科毕业后,考取了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硕士研究生。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本科毕业后走上社会,杭州、成都、兰州、陇南等地,都留下了“晶报读者陇南助学行动”受助学生的奋斗足迹,他们在各行各业发挥着自己的聪明才智。
年,晶报记者前往陇南作“5·12”大地震十周年专题采访时,见到了其中4位在陇南工作的受助学生。多年未见,这些年轻人脸上已褪去了当年的稚嫩,多了几分成熟的英气。尽管已经过去了整整十年,他们对这个特殊的年份仍然记忆犹新。
“特别感谢晶报人能来到陇南这个被重重大山包围的地方,在我们最困难的时候,你们的帮助让我们知道了,这个世界并没有遗忘我们。”受助学生赵常松动情地说。面对晶报读者始终的牵挂,受助学生罗富红也表示感恩:“用自己的诚实、踏实,奉献国家,奉献社会,给社会带去积极的力量,我想这就是我们对当年帮助过自己的晶报读者的回报!”
▲当年晶报读者资助的高中生已经步入社会,成为有用的人才。
记者:林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