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医院荨麻疹 http://pf.39.net/bdfyy/bdfhl/210719/9204186.html
豆花不稀奇,面条很平常,但把豆花和面结合在一起,
蘸着吃的是遵义人,煮着的吃的一定是陇南人。
豆花面,由豆花和面条组成,这个起源清朝末年的民间小吃,早已在遵义遍布大街小巷,成为了遵义人不可或缺的食物。在年遵义豆花面就被公布为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遵义用的面是一种机制的碱水面,制作的时候需要加入灰面、碱水、盐和鸡蛋,俗话说“盐筋碱骨”,这种加了盐又加了碱的面条下锅一点也不会浑汤,而且吃起特别有嚼劲。又因为这种面比我们常见的韭菜叶子宽,所以当地老乡都叫它“宽刀面”。下锅后煮熟不软不硬,以豆浆为汤,上盖嫩豆花,面条浸在豆浆之中。
而陇南豆花面既是农家的家常饭,也是饮食摊点上的特色小吃,深受外地游客的欢迎和称赞。尤以武都洛塘、康县阳坝、文县碧口三个地区的农家豆花面最有特色。
陇南多采用手工擀面、做豆花面的原材料有白面,荞面,或黄豆面、玉米面、白面混合的杂面,再搭配上选择颗粒饱满的上好黄豆,磨成豆浆,滤去豆渣,点出豆花。把煮好的豆花用漏勺从锅中捞出,放在碗里或盆中,再在锅里煮好面条,捞入碗中即可。
遵义豆花面煮面也是有讲究的,要用豆浆煮,味道比较鲜美。还要备有一锅干净的豆浆,做汤用。号称豆花面味道的灵魂是那碗辣椒蘸水,每家豆花面店都有自己独特的蘸水制作过程。
蘸水有素、荤两种,荤水主要加上了肉梢。肉梢是用猪腿筋肉和猪肉切成肉丁,然后用榨菜丁,拌上适量甜酱、豆瓣酱等,再用猪肉和菜油各半的混合油炒熟,加上几颗香酥的花生米,放入小碗内,再佐以辣椒、酱油、味精、葱、姜、香菜等的香料。吃时,可以选择干吃蘸着蘸水,美味无比,蘸水碟中,臊子玲珑红亮,再搭配绿色鱼香菜。
遵义点豆花,是用前一次点豆腐的窖水存放几天后成为酸汤。用这种酸汤点豆腐,使豆腐没有石膏或卤水的苦涩味,比一般豆腐细嫩,比豆腐脑紧扎。遵义讲究豆花绵扎细嫩,嫩而不溏,绵而不老,豆香浓郁,最适合的就是麻辣口味,小面讲麻辣鲜香,小面与豆花味道的共性都是适合麻辣,豆花面融入了豆香,轻软细嫩绵扎的豆花特别吸味,也叫抢味,所以吃豆花面啊,豆花比小面还安逸哟。
豆花面上桌之时,乳白豆浆煮黄金面条,绵软豆花如白云缥缈,淡黄的碱面,面条浸在面汤之中,吃上一口,柔软滑爽,辣香味浓,淡淡的豆香味在口中久久不散。蘸水碟中,臊子玲珑红亮,宛如琥珀,红红的蘸水再撒上绿油油的鱼香草,色如翡翠,异香沁脾,可谓色、香、味俱全,或“过桥”或干溜,食者无不称奇叫绝。
陇南一般点豆花很有特色,当地人都采用祖辈流传下来的老办法,用苦苣酸菜的浆水点豆浆,把发酵后的酸菜浆水盛出,再加入一些清水调配好,然后慢慢倒入已冷却的豆浆中,根据豆浆发生的微妙变化,控制速度的快慢和倒入浆水量的多少,以便豆花口味适中。
豆浆磨好后,倒入一勺清油或者猪油,目的是为了消除豆浆上层的泡沫,以便过滤,当地人把这个环节叫做杀沫。随后,倒入一定比例的热水,用勺子不停的搅拌,直到泡沫消失为止。
将点好豆花的浆汤加热煮沸,缓缓放进面条,待到6分熟时,将豆花铲成小块放进锅里,略经翻煮,再加入炒熟的酸菜叶子,撒上食盐调味,热腾腾的豆花面就可盛碗上桌了。其调味重点是各类“杂菜”,炒韭菜,炒青椒,炒豆食,油泼辣子,芫荽,蒜苗,椿芽,炒好的酸菜等,根据各自口味随意取舍。陇南豆花面营养丰富,质地洁白鲜嫩,调料精致,吃起来细腻爽口,或麻辣鲜香,或清淡本味,的确很是诱人
豆花面味道的每一次变革,都是人们勤劳和智慧的结晶。随着一碗普普通通的豆花面味道的不断演变,见证了遵义人的乡愁和生活,也见证了陇南人民的农耕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