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助农富共奔小康路陇南市武都区脱贫

北京白癜风的最好医院 https://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特别声明:本文为新华网客户端新媒体平台“新华号”账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华号的立场及观点。新华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五月的“陇上小江南”层峦叠嶂、白龙江水波荡漾,山区小城氤氲着花草的气息。山上的花椒和油橄榄枝繁叶茂,大街上随处可见农户提着火红的樱桃、金黄的枇杷在路边兜售,一簇簇鲜艳的蔷薇花爬上门头……贫困户依托富民产业过上了好日子,电商解决卖难问题助农增收。曾经交通闭塞的陇南,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关键之年,以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迈向小康生活,走上乡村振兴之路。

致富产业成就致富能手

陇南自古就是优质花椒的故乡,年被国家林业局首批命名为“中国名特优经济林花椒之乡”,连续十届的“武都花椒节”更是让武都花椒享誉全国。现在,陇南市武都区36个乡镇、4个街道办中只有2个乡镇没有种植花椒,全区花椒种植面积万亩,总产量达万公斤,是名副其实的“千年椒乡”。

陇南市瑞达花椒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寇瑞正是看准了陇南花椒产业的大好前景,早早地搭上致富奔小康的快速列车。

说起寇瑞的致富经,负责厂区日常运营工作的王早红侃侃而谈:“最早的时候,我们寇理事长只是个花椒贩子,在陇南收购农户花椒,再转卖到四川。年,他发起成立了陇南市瑞达花椒专业合作社并在成都建成了‘武都花椒’成都一级批发市场及合作社直销点,我们的收购和销售总算步入了正规。”

如今,走进瑞达花椒专业合作社,平方米的加工厂房巍然而立,不落地花椒筛选设备、色选机和除尘设备在忙碌地运转,储量吨的冷库也投入了使用。

“拓宽花椒产业链一起迈向致富路”的标语格外醒目。这不仅是当地政府的部署要求,也是合作社的奋斗目标。现在,该合作社采用“党支部+公司+基地+合作社+电商+贫困户”的线上、线下销售模式,流转周边土地.1亩,发展社员人,带动周边户、人种植花椒、中药材,通过电商将花椒、中药材等产品销往全国各地。

“现在我们合作社与贵州老干妈集团、重庆德庄火锅、台湾达利玖玖等全国知名企业合作,一年销售额约1.5亿元。带动两个乡镇建档立卡贫困户95户、人种植花椒、中药材增收,保障了他们的销路和价格。入股的村民们年底都有效益分红。”寇瑞告诉记者。

富民产业“站”起来,村民抱团富起来。为了让陇南花椒产业更加红火,当地政府结合实际,实施了“科技种田”、“品牌推广”等一系列新举措。

“每年农闲,我们都会组织武都区农技中心的技术人员在花椒地头集中培训,现场教授种植户们树枝修剪、施肥等技术问题。科学的管护事关花椒的产量,不断增强农民的管护意识,才能丰产增收。”柏林镇副书记赵云强说。经过多次培训,种植户们已经熟练掌握了石硫合剂的配比等管护方法,为花椒树的杀虫、保暖、寿命延长提供了更多保障。

产业扶贫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也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帮助当地群众在家门口就业的长远之计。陇南花椒产业的提质增效,已成为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

在脱贫攻坚实践中,政府不仅给贫困群众增智慧、建房子、教技术、找门路,多家企业担当社会责任,自发购置米、面、油为帮扶贫困户送去温暖。“脱贫致富”“先富带后富”等一系列政策在产业发展实践中一步一个脚印,逐渐实现全部脱贫任务。

直播卖货助力消费扶贫

在武都区电商服务中心,李宗颖主任设计的“武都四宝”被做成手机挂件、陶瓷娃娃、人偶等各种文创产品,在直播间里展现着陇南的地域特色、产品特点及民俗风情,活灵活现的“橄榄哥”“花椒姐”“红芪弟”“蜂蜜妹”卖力地宣传当地的农特产品,推广属于陇南自己的吉祥物。

“武都四宝”也是武都人民的“致富宝”。40多年前,武都从国外引进油橄榄种植,如今形成了60万亩的油橄榄基地,年产油橄榄果3.37万吨;武都种植花椒的历史悠久,尤其以“大红袍”最为出名;出产的红芪品质高端,补气养血;远近闻名的崖蜜,总是被抢购一空。

疫情期间,为了让农特产品能更好地流通销售,全区掀起了一场全民“直播带货”热潮。5月8日早上10点,武都区副区长华丽做客直播间,通过善美乐购、三武农业、尚好佳乐购、美团等配送平台直播带货,向广大消费者展示推介武都特色产品,助力全民电商消费活动。在2个小时的直播时间内,累计观看人数78万人次,共计销售单,销售额41.4万元。带动淘宝、拼多多、等多平台直播销售.2万元。

5月9日,武都区开展“农产品女模T台走秀”、“吃武都美食、饮青陇啤酒”擂台赛、“40位乡(镇)长带货”等多项活动,全民电商消费再度升温。采取现场展示、直播卖货、有买有赠、同城配送的方式,邀请“东西协作扶贫”的青岛市西海岸新区下单、中国文联等帮扶单位助力,使全民电商消费狂欢在当天的活动中达到高潮。

“40位乡(镇)长组成的直播团,当天就产生了.3万余元的销售额,效益非常可观。而且我们还可以以播代培,乡(镇)长们亲身体验直播就能更加明确地了解直播的方式和效果,比讲师组织培训更有用。”武都区委网信办主任杨建辉说。

“如今陇南特产产业圈除了‘淘宝’‘抖音’‘拼多多’等零售平台的网店销售,还构建了‘陇南产业带’,多家陇南地区的合作社抱团发展、合作营销,达到让利空间大,销售数额高,经济效益好的目的。”武都区外宣办主任李腊梅介绍。

今年,武都区电子商务中心又成立了自己的“新媒体运营基地”,开启了电商网红孵化、品牌宣传推广等更加专业的工作。“我们准备让每个合作社运营人员来基地实操培训1个月,1年内保证所有农业合作社都可以学会网上宣传、带货。”李宗颖说。

走进武都区电子商务中心新媒体运营基地,高级电子商务师李彬正在给大家讲课,“如何带动客户情绪?怎样更好地展示商品?”李彬倾情传授自己5年积累的电商经验。

来自两水镇农绿源合作社的王秀秀正努力地学习新知识,“在网上做电商运营的这段时间,最好的时候一天零售余份蔬菜面。中心领导说,除了产品拍照区、直播区,接下来还给我们分出一个‘吃播室’,给观众带去真实的诱惑。”

新媒体的迅速兴起,让武都涌现出不少本土网红,会说快板的“刘强娃酸菜”、抖音达人“小马哥”,政府培育的大学生待业青年贾玉花……人人都成为家乡的宣传员、代言者。

打破传统销售模式,新媒体正在改变人们的消费习惯。多平台、多渠道的营销方式将家乡的农产品推广到全国各地,助农增收,助力脱贫,所有人已经成为新媒体时代的团体受益者。

文明实践富足精神需求

年1月,武都区被确定为全省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区。

“讲文明树新风不知礼无以立”“生活富裕乡风文明生态宜居”……简洁的字体在阳光下照进每位村民的心里。走进武都区各乡镇,干净整洁的“文化墙”已经成为一大看点。为了保持村庄的干净卫生,每个路段还设置了“路长”,负责组织维护路线的卫生和制止道路破环等行为。

在潜移默化的感染中,新时代文明风尚的传播中,村民素质逐渐提高,让一个个小村庄涌现出很多孝老爱亲、敬业奉献、创业致富的道德模范。独自照顾公婆26年的柏林镇杨庄村王春燕,在条件艰苦的芝家山任教24年的浩三和……身边的榜样在村委会的表彰墙上一一展示着他们的风采,村民们在文明精神的浸染中,大步向前。

在这次疫情防控战中,武都区志愿者们更是积极参与、勇往直前,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1月27日,陇南光明公益联合会、武都区益馨源社工服务中心就开始招募、培训并组织志愿者投身疫情防控应急志愿服务中。人次的志愿服务者,对过往车辆实施全面消毒防疫,共消毒车辆1.03万辆次;在人群密集场地进行消毒,消毒场地面积约平方米;张贴防疫知识宣传海报张;为疫情防控监测点送去价值3.8万余元的生活物资和消毒防护物资。

据了解,仅疫情期间,来自陇南光明公益联合会、陇南市青年志愿者协会、陇南蓝天救援队等13个志愿服务组织的名志愿者投身在“疫”线助力疫情防控,积极开展移风易俗倡导、社区(村)联防联控、网络学习、协助办公、张贴海报、搬运物资、心理咨询、拉运配送物资、网络宣传、悬挂条幅、环境消毒、车辆消毒、现场管理、交通疏导等志愿服务,争做疫情防控践行者。

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在哪里。如今,武都区已经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4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个,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1支,实现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和志愿服务队伍全覆盖。

志愿者文明实践队为乡亲们送文艺、宣传法治、举办学雷锋演讲等活动;党员干部志愿队为村民们宣传教育扶贫政策、送健康知识进村、开展拆危治乱专项整治等活动;五老文明实践队把宣传道德模范、好人好事作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让涓涓细流般的正能量汇聚成崇德向善的海洋。大家齐心协力把政策、文化、科技“送”到百姓家门口,“种”到群众心里头。

武都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工作已逐步成为传播科学理论的大众平台、加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坚强阵地、培育时代新人和弘扬时代新风的精神家园、开展中国特色志愿服务的广阔舞台。

文明新风吹进大山深处,农特产品通过电商走出大山,致富经唱在每个农户心头,白龙江水裹挟着陇南人民的雄心壮志奔涌向前。

来源丨甘肃科技报栗金枝

监制:杨余庆责编:杨小艾

编辑:赵凌凤

来源:新华号陇南发布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126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