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白癜疯医院是骗人的吗 https://m-mip.39.net/fk/mipso_5153160.html
6月17日晚,10点55分。四川宜宾长宁,在大部分人准备休息的时候,地下16千米的地震波,正犹如一条呼啸的长龙,向地面翻滚……
10秒钟之后,地面撕裂、山河摇动,
13位同胞遇难,人受伤,人受灾。
每次灾难过后,我们都不禁长叹,在灾难和自然威力面前,人类的力量显得如此渺小……
然而,这次地震发生之后,刷爆朋友圈的不仅有全国人民为长宁祈求平安的祈福,有向死而生、逆行前进救援队伍,还有最让人感动和不可思议的
地震预警系统倒计时!
位于震中的宜宾,提前10秒收到地震预警,防空警报突然拉响!
成都提前61秒收到预警后,
共有个社区实现“大喇叭”倒计时,为大家及时疏散提供了宝贵的机会,事后预警系统的倒计时视频更是在网上刷屏。
刷屏的地震预警系统让不少民众感到不可思议,为什么它能准确到秒预警地震呢?
其实,这个地震预警系统并不能预测地震,而是在地震已经发生的瞬间,利用电磁波比地震波“跑得快”的优势,在地震造成破坏前,提前几秒到几十秒为用户发出全自动秒级响应的地震预警警报!
所以,当地震发生的瞬间,震中宜宾收到的预警仅有10秒,而距离震中比较远的成都,预警有61秒!
然而,这短短的10秒,就是最为关键的“救命”时间!看到这里,很多读者一定跟编者一样为中国拥有这样一套地震预警系统感到庆幸!
可是,很多人可能还不知道,这个关键时刻能“救命”的ICL地震预警系统是中国自主研制的,其背后的关键人物,就是45岁的年轻归国科学家,王暾tūn!
今天,我们都要感谢他,更要一起认识他!
NO.1“他们本该有31秒!”
生于年的王暾是个地道的四川伢子,他从小听着父亲讲的钱学森、陈景润等大科学家们的故事长大,励志有朝一日像他们一样,用最先进的科技报效祖国。
高考那年,王暾如愿以偿被浙江大学录取,之后,他又成为中科院力学研究所博士,留学美国康涅狄格大学并取得物理学博士学位……
王暾出国留学前
王暾的儿子在美国出生,当所有人都以为他和家人会永远留在美国生活时,他却决定让儿子放弃美国国籍,加入了中国国籍!
王暾在康涅狄格大学
年5月12日,王暾正在奥地利科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时,突然一条令他震惊的新闻传来: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地震。接下来的几天,国内的新闻不断敲击着他的心,家乡被地震撕扯的四分五裂!灾区照片上同胞的苦难,让王暾泪水长流,“难道这样强的地震就没办法预报吗?”
王暾在奥地利科学院
查阅了不知多少文献资料,王暾发现了令人失望的现实:
地震预测在世界范围内都是难题。
然而也不是毫无希望,王暾发现日本在年就研制出了一套地震预警系统,在震波没有传到城市和居民时,这套系统可以提前数十秒警告日本居民,结合日本的避险训练,
提前5秒就能避免80%左右的死亡!
在华夏儿女为四川罹难同胞悲痛时,作为从四川走出来的科学家,王暾立刻做出一个决定:
回国!建立中国人自己的地震预警系统!
王暾带回来的成箱书籍一个月后,王暾带着成箱的书籍,从奥地利返回四川,他回国后第一件事就是到灾区去。在北川灾区一所倒塌的学校里,王暾了解到一个令人心碎的事实:地震波从震中传到这里需要31秒的时间,可由于没有警报系统,这所学校全体师生,只有少数在操场的人活了下来……
“他们本该有31秒的预警时间!一定要快马加鞭,把预警系统造出来!”
北川地震遗址
NO.2一场与死亡的赛跑
建造地震预警系统绝非易事,王暾跟同学、亲戚借来了万元,跑到人才市场招募研发团队。可地震预警完全是个新东西,很多人不理解他:“这应该是地震局的事,轮得到你来管吗?”“你做出来的比日本的还要好吗?”
让他欣慰的是,最后,有7个志同道合的人与他组成了团队!在成都一个普通小区里,“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成立了。
大家都知道,电磁波的速度远快于地震波,可以先于破坏性震波到达之前进行预警。理论说起来简单,可地震预警系统十分复杂,实际研发起来并不容易!
想要真正做出来,必须“从零开始”!王暾和团队几乎翻遍了所有能找得到、用得到的相关资料,整个工作室简直比图书馆还拥挤。经过一年多的研究和准备,王暾终于带领着团队开始做样机,没想到机器没做几台,就已经烧光了所有的万元!
在很长一段时间,王暾被一个“钱”字困住了,最窘迫的时候,整个研究所3个月没发工资,全公司账面上只剩1块4毛钱!
就在王暾快要撑不下去的时候,由于预警系统具有初步成效,成都政府的20万元扶持资金到账,才帮着他解了燃眉之急。
有了经费,王暾还要和地震抢时间。地震预警实验的必备条件就是一定要有地震发生,而年的汶川地震,时间的推移余震越来越少,没了余震便不可能造出性能可靠的预警机!
在人们已经撤离的多发余震带上,王暾与同事们逆行而上,哪里余震多,哪里余震强,哪里就有这些不要命的身影!
汶川地震的余震,依然十分危险
在废寝忘食深入余震区的日子里,王暾却没觉得危险。在他和团队的努力下,地震预警系统对地震的分辨越来越强,预警的时间也越来越快,地震那神秘的面纱被一层层剥开。
在年4月25日,从事地震预警机研制的第3年,正在北京开会的王暾突然收到一条短信:汶川正在发生2.7级地震。这是来自地震预警系统的第一条预警,不仅与中国地震台网的测定分毫不差,预警速度还大大超越地震的传播速度,在这一天,王暾终于成为“跑赢了地震的人”!
NO.3为灾区祈福!“人类一定能完全跑赢地震!”
年2月19日,王暾的地震预警系统,预警了云南巧家县4.9级破坏性地震。
这是中国首次对破坏性地震的成功预警,让中国成为继日本、墨西哥之后,第三个能够预警地震的国家。这让国际地震学家们十分吃惊,他们怎么也想不到,汶川地震仅仅5年后,中国就能做出一套自己的地震预警系统。
有日本访问学者,用王暾的ICL地震预警系统与日本的做了对比,发现比日本的盲区小30%,而预警速度快30%!
“以前我们学的是日本的技术,现在连日本专家、美国专家都会来咱们中国学习观摩!”
王暾给地震预警系统起名为ICL,
全称InstituteofCare-life,意为“关爱生命组织”。
从产品名字便可以看出,王暾是抱着对生命的崇高敬意,来搞科研,造福社会的。
从年至今,这套系统成功地预警了预警网内52次破坏性地震。
年至年38次地震预警
在年九寨沟发生7.0级地震时,距离九寨沟最近的陇南市,提前17秒接到预警,全市仅有部分建筑受损,无一人伤亡!
王暾心里清楚,尽管预警系统已经研制成功,但唯有更广泛的应用,才能真正在地震到来的时候,起到关键作用!
“如果只有3%的地震区人口能够收到预警,那剩下的97%怎么办?”在王暾与政府部门的联合推动下,ICL地震预警系统已经覆盖万平方公里,覆盖我国90%的地震区人口,成为世界最大的地震预警系统。
“如果当年汶川有了这套系统,是不是就能多活下来两三万人?”
从年回国至今,45岁的王暾只做了一件事——
和地震波“赛跑”。帮更多人减轻灾害的伤害。
而王暾最焦急的,是打通地震预警的“最后一公里”,
在地震来临时,更多人能快速收到预警信息。
“只有通过各地政府的依法授权,把地震预警或者其他灾害的预警功能
内置到电视和手机上才能更好地服务老百姓!”
这是王暾的愿望,也是我们所有人的愿望,
相信,随着5G时代的到来,实现全国互联互通、
全面覆盖电视和手机网络的地震即时预警,已经不再遥远!
然而,王暾心里十分清楚的是,预警系统仅仅是“跑赢了”地震,
距离人类真正战胜地震,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
今天,我们为长宁祈福,也要向王暾致敬,
愿他和他的团队,在与地震较量的征途中,
越走越远!